“苗将军,哀家素知苗将军忠义。”
孟太后继续劝道:“如今大敌当前,社稷危难,要是让我这个老太婆抱着一个三岁小孩来决定国家大事,天下人怎么能遵从,金人要是知道老妇小儿当国,岂不是要更加轻侮我们吗?”
可不管孟太后怎么说怎么劝,苗傅就是油盐不进,非要赵构禅位,太后听政。
最后孟太后也没法子了,转身对朱胜非等人质问道:“今日事已至此,正是需要诸位大臣拿主意,你们怎么一句话都没有!”
朱胜非见资格最老的孟太后出马都搞不定,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按照苗傅等人的要求,照单全收。
朱胜非悄悄地对赵构说:“陛下,今日情势急迫,不得不委屈求全,我曾听苗傅心腹手下叫王钧甫,他曾跟微臣说苗刘二人莽而无谋。今日陛下请稍却,只要渡得眼前难关,可为日后之图。”
赵构不是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如今他是鱼肉,人为刀殂,先保住小命要紧,这些天杀的丘八既然敢公然作乱,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做的。
当即,不敢迟疑的赵构在门楼上亲手写下了退位诏书:禅位于皇子,请太后同听政。
赵构下诏退位,全盘答应了苗傅等人的要求,苗刘二人也没有把事做绝,将赵构软禁在了杭州城北的显宁寺。
第二日即三月初五,苗傅和刘正彦就以孟太后的名义颁下旨意,尊赵构为睿圣仁孝皇帝,以显宁寺为睿圣宫,并大赦天下。
才离虎口,又入狼窝,被软禁在显宁寺的赵构,开始过上了更加提心吊胆的煎熬日子。
兵变成功,苗刘二人成了杭州城实际上的主人,不过二人也并非高枕无忧。
除了要堵住天下悠悠之口,还有更棘手的问题就是吕颐浩、韩世忠、刘光世、张浚、张俊等人在外都手握重兵,最大的威胁当数守吴江的御营中军统制张俊,他手里有八千精兵,而且这些人好像都是力挺赵构的。
解除这些人威胁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削夺兵权,因此,苗刘二人托旨任韩世忠为御营使司提举一行事务,想把在盐城的韩世忠骗到杭州;任张俊为秦凤路副总管,把他支走,并要把他的人马打散隶属各军。
三月初八,分别贬窜内侍蓝珪、高邈、张去为、张旦、曾择、陈永锡到岭南各州。
三月初九,任命端明殿学士王孝迪为中书侍郎、卢益为尚书左丞。加苗傅为武当军节度使,刘正彦为武成军节度使。刘光世为太尉、淮南制置使;范琼为庆远军节度使、湖北制置使。任命御营中军统制吴湛主管步军司。王孝迪、卢益为大金国信使;黄大本、吴时敏为先期告请使,打算和金人议和。
苗刘二人通过一系列的伪命,将自己人安插到了紧要部门,并把一些碍手碍脚的官员支出了杭州城。
要说赵构流年不利,注定要遭三灾五劫也好;反过来说赵构有上天眷佑运气好也行,每次劫难都能逢凶化吉。
此次兵变保住了性命不说,还幸亏似有先见之明,任朱胜非为相,这个神来之笔似的任命救了赵构。
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今河南上蔡)人。朱胜非生于一个小生意人家,耳濡目染,身上有一股生意人的精明,幼有志气,机敏多谋。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及第。靖康元年(1126年),为东道副总管,权知应天府,劝进赵构即帝位,可算是赵构的从龙老臣了。
苗刘兵变,得亏有朱胜非和苗傅、刘正彦等人虚与委蛇、四处周旋,处处护着赵构渡过难关,要不然历史真的要改写。
当时苗刘二人疑心重重,对太后和诸大臣监视甚重。
赵构退位,太后垂帘。朱胜非假意说母后垂帘,按祖宗规矩,凡大臣奏事都必须两人同时入对,这样苗傅就可以名正言顺安排人员监视。而且每日奏事时都安排苗刘党徒二人上殿,苗刘二人以为这样,自己对朝中一举一动都能了若指掌。对于朱胜非的安排,苗傅非常满意,因此朱胜非也取得了苗刘的信任,苗刘把朱胜非当做了自己人。
取得苗傅信任后,朱胜非趁机提出,按祖宗规矩,凡是机密的大事只能独自一人奏对,苗傅对此深信不疑,而机密大事基本是宰相入奏的,这就给了孟太后和朱胜非足够的机会暗中安排赵构复位的事情。
到了事变后期,当局势超出苗刘二人掌控的时候,这两个傻蛋对朱胜非更是言听计从,被卖了还帮着数钱。
……
显宁寺,始建于五代,原为宋少宰刘正夫功德院。宣和五年赐“显宁永报禅寺”,位于杭州城北约二十里的半山。
显庆寺规模不大,只有二十余间房,赵构被软禁在这里,每天只能空对着殿里的佛祖菩萨祷告,听着鸟叫虫鸣。
“太后驾到!”
突然,院外传来了一阵喊声,惊醒了望着天空发呆的赵构。
“啊,太后来了,快、快,走!”赵构催促着身边的小黄门,急冲冲地去迎驾了,自从被软禁后,是第一次有人来探望他,不知道太后带来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太后!”见到孟老太,赵构就要下拜。
“官家无需多礼。”孟太后一把扶住了赵构,拉着他的手,慈爱地拍了拍他的手背,安慰道:“官家这几日清减了,受苦了。”
孟太后的话让赵构鼻尖一酸,委屈地几欲落泪。
“你们都退下吧,我和官家说几句话。”
“狗奴才,还不退下!”见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