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诸将云集安庆府,张天禄作为新降的将领,位置归在他曾经的下属杨守壮之下。
赵信扫了众将一眼,吩咐道:“诸将听令,本王今天要回南京一趟,大军向九江府进军,军中诸事暂由张猛统管。”
匆匆交代完军中事务,又命姚启圣暂领安庆知府,安抚安庆各县百姓,招募义军,镇守安庆。
刘裕派出最好的水手和最快的战船,五艘战船载着赵信,如梭鱼顺江奔向南京城。
江南虽然还安稳,但这场剧变带来了无数隐忧,赵信如果不出面,任由各种流言蜚语传播,军心、民心乃至士子之心都将处于一片混乱中,如果清军借机南下,可能会酿成更大的危机。
在两湖的战事全面铺开前,赵信需要清除后院所有的隐患,两天两夜,在战船上的日子很无聊,也很清闲。
赵信有时间重新考虑自己的布局,收复江南后,他为了保证各方势力的平衡,先忽略了江南总督府下各种问题,如松江府的田赋归王之仁和张名振平分,如太平府和池州府的田赋归方国安。
这是赵信对依附江南总督府前大明各总兵的回报,也是不想在外部重兵压境时,引发内部剧烈的矛盾。
但是,赵信忽略了一件事,这是对江南总督府直属将领的一种不公平,江南总督府对诸将赏赐丰厚,但远比不上其他几位总兵克扣军饷,搜刮地方百姓所得。
赵信划分江南十五万正兵,诸将亲信家丁只剩几百人,这是对大明现有混乱军制的改革,但那些人还是把自己的兵马当做私兵。
江南总督府下诸将都已是各镇一方的大将,对亲者严,对疏者宽。
张名振之死,虽然有张青主导,实际上是这一矛盾激化的后果。
胡觉插手,陈靖旁观,赵信要怎么做?难道要把所有的亲信都清除干净吗?
他们未必是对自己不满,他们只是觉得,如方国安、王之仁和张名振等人要乖乖的听话。
的确,那几个总兵在收复江南之战中的表现不足以得到如今的地位,战船在南京码头靠岸,江南诸将齐在岸边迎接。
王震站立的地方,离张青很远,他是最德高望重的将领,所以第一个上前迎接:“回来了?”
赵信点点头:“回来了!”
没有称呼的对话,包含了无数的内容,他们都懂得对方的意思。
诸将皆甲胄在身,躬身行礼道:“拜见镇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这个职位有实权,某种程度上比定海王这个虚王要尊贵)!”
两湖战事方起,众人都知道赵信为何事回来,张青躲在人群中毫不起眼的角落,但他能感觉到赵信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过。
“各位先到府中等我吧!”新上任的镇国大将军撇下诸将离去。
定海王府上加了一块牌匾——镇国大将军府。
赵信先进皇宫面圣,报捷收复安庆府,这是他表面上回到南京理由。
隆武帝萎靡不振,在赵信说话时,坐在龙椅上打瞌睡,这个时候能睡着才怪,他无需给憎恨的人好脸色,他可以虚伪,但眼下这样会让自己更舒服。
几位内阁大学士,包括马士英和张国维都表现出对赵信的疏远,张名振是浙东人,与浙东几个朝臣的关系比赵信更亲密。
诸将一直等到天色幽暗时,赵信才回到府中。
由内而外?还是先外后内?
诸位将领都在安静的等候,在座各位都是定海王阵营的骨干。
赵信走进门,解下外衣交给章洪,他很严肃,不顾众人在这里默默等了一个多时辰,直接下令道:“诸位先回去吧,三天后军中诸将在苏州府集会,我有事情要宣布。”
诸将忐忑不安,张青尤甚,相互交换了几个眼神,躬身退去。
江南的形势比赵信想的要严重,但现在不是仓促做决定的时候,事情的所有经过,闻彬都有详细的记录,这件事情并不复杂,只要盯住张青一人,一切清清楚楚。
王震留在最后,等众人都离开,他露出有些惘然的表情,说道:“王爷,也许我不适合当这个京营总兵了。”
今天赵信下船没有立刻下令缉捕张青,让他明白了诬陷张名振叛乱绝不简单。
赵信现在是镇国大将军了,名义上掌管大明所有的军队,王震能想象,日后赵信与朝廷的矛盾不会得到一点缓解。
王震不想夹在大明和同袍兄弟间难做人,他疲倦了,他对肮脏的朝堂之争没有一丁点兴趣。
“别着急做决定!”赵信笑的很温暖,与前一刻面对诸将时的威严完全不同。
那表情让王震回想起曾经在宣大的经历,那时候很艰苦,但那时候很快乐。
“再等三天,三天后,你有任何决定,我都会同意。”
“好吧!”王震退去。
南京城的城防还有一半归王震统管,他让义子许义阳暂代自己在军中巡视。
这些日子,许义阳很窝火,到底是少年人性子,那天平白无故被人摆了一道,眼睁睁看南京东城门被人突破。
没有人来责备许义阳,张青以江南总督府总管的身份出手,又是有心算计无心,王震也被玩的团团转,但他以为那是耻辱。
“酒这个东西是不能喝了!”许义阳砸掉了酒壶,他常随王震在军中出现,代王震巡视毫无障碍。
赵信在定海王府草草休息了一夜,次日天色蒙蒙亮时,率五百亲兵离开南京城。
一行骑兵与入城赶早市的商旅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