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抢救大明朝>第178章返回浙东宁绍困境

江心洲上多是沙地,有各种各样矮小的树木,树的下半段长了蓬松的长须树根,每当洪水泛滥时,靖江岛九成的地面会落到水位以下,所以才形成了这样奇特的环境。百度搜索,更多好看免费。

大明水军上岛的第二天清晨,张大彪向江北扬州地界派出了两百人,傍晚时分,这些人回来了,还带回了一堆茶米油盐。

张大彪把江阴城被围的消息送到崇明岛,让赵信陷入纠结,他曾经和顾三麻子查探过那里的水路,现在还能记起江阴那个相貌不凡的阎应元。

赵信随口问向一旁的李秀成:“江阴城被围多久了?”

李秀成恭敬回道:“已超过半个月了!”

“江阴不算大城吧?”

“不算!”

“江阴城内有没有重兵?”

“没有!”

“能守住半个月已经很不容易了!”赵信踌躇良久,最后叹息道:“可惜,我现在没有余力去救他们!”

李秀成有些疑惑,不由问道:“张都司和沈司业的水军不能出手吗?”

“不能!”赵信摇摇头:“其一,水军人数太少,上岸后又战力大减,对数万清军来说,这不过是送上门来的鱼肉。其二,收起来的拳头有时候比打出去的拳头更具威慑力。其三,张都司和沈司业的水军还有其它大用。”

李秀成闻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百度搜索,更多好看免费。

八月十七日,崇明岛上的将士开始集结,他们排成队列走上大海船的船舱,张名振和王之仁前来送行。

有了张大彪在长江航道中俘获的那些船只,赵信可以放心把这些大海船带走,临行前,赵信向张名振、王之仁嘱咐道:“定远伯、武宁侯,崇明岛就交给你们了,有李秀成打探消息,兼有这么多松江府、苏州府的士绅联络岸上义士,相信你们必定能让李成栋那狗贼后悔投靠了清虏!”

“吴国公放心,我们必不负所托!”

“切记,先期只需骚扰沿海和黄浦江沿岸的城镇,没有我的命令,决不许深入松江府、苏州府等地。”

张名振知晓,赵信这道命令是对他说的,连忙拱手应道:“遵命!”

赵信、张猛带着八千将士上船离去,一同前往宁波府的还有六千多松江府、苏州府的青壮,这些青壮将进入萧山行营进行训练。

对赵信来说,收取这些义士的好处是对军饷没什么过高的要求,只要一天三顿饭填饱肚子,他们憋着一股劲想要杀回松江府、苏州府。

说起来,赵信其实没想着这么快回浙东,前天收到秦逝的信件,才让他改变了主意。

赵信暗暗算了算日子,拿到这封信时,隆武朝首辅黄道周应该已经进入衢州府了。

暴雨放晴后的海面很温柔,战船行驶三天后,在钱塘江口的萧山靠岸。

萧山行营比赵信离开时扩大了不少,张猛从松江府、苏州府带出来的三万壮丁当中,有两万人在萧山行营,李匡和孙全敬在杭州城守了七天城后,也返回了萧山行营。

王震、张青、胡觉领着行营高层前来迎接,赵信兴致颇高,把张猛、张大彪在黄埔江畔伏击李成栋那一战给帐中诸将说了一遍,让李匡和孙全敬眼中冒光,恨不得亲身经历这场战事。

赵信借着这股劲给众人鼓气道:“诸位,萧山行营中有三万名新兵,只要按照行营制定的训练计划,一年后这些人都可以成为战场上的悍卒,而清虏不敢在江南招募新兵,只要我们能撑几年,何愁清虏不灭?”

众人闻言,齐齐点头表示认同:“正是如此!”

之后,各将禀告军务,赵信静听了两个时辰才结束。

众人退去后,唯独张青留了下来,赵信招手领他到偏帐,章洪在外守卫。

张青先恭敬向赵信行了个礼,然后眉头紧锁地说道:“吴国公,我们宁绍军原有五万兵马,起兵抗清后,宁绍军相继增兵三万,陈子龙又在杭州城募集守城壮丁两万,换句话说,需要萧山行营给付军饷的将士至少有十万。”

“我们虽然从一些与清虏勾结的士绅那里收了一些银子,但比起浩大的支出,仍旧是杯水车薪。”

“属下前几天统计了一番,广隆升和海贸收益今年降了八成,而支出却翻了三倍,若是没有其它收入来源,依靠我们现有的积蓄,顶多支撑到明年年初。”

“浙东这片地域虽然不算小,但大多是山林,只有绍兴府是产粮的好地方,可偏偏绍兴大多数水田为乡绅所有,他们明明家中粮仓堆积如山,却少有人体察我们宁绍军抗清的难处,屡屡想方设法瞒报田亩(明朝官绅有免赋的田亩份额),侵夺本就不多的田赋,如此行径,着实可恨!”

说到这里,张青的情绪变得有些激动起来,大声建议道:“吴国公,官绅必须要纳粮,否则这个家谁也当不了,库存的那些银子花一两少一两,只有田地每年都有产出,才能维持巨大的消耗。”

赵信微微一叹道:“鸿宇,你说的困难我知晓,可眼下还不能推行‘官绅纳粮’制度,否则我们立刻就会成为孤家寡人。”

赵信这么说倒不是有意推脱,在大明朝,‘士绅不纳粮’这是官绅作为统治阶层所拥有的最大特权之一。

赵信现在若是按张青说的推行‘官绅纳粮’制度,只怕大部分江南官绅会主动选择剃发投靠满清,就连隆武朝也不敢再接纳赵信。

张青没有想得这么深远,眼中不由闪过


状态提示:第178章返回浙东宁绍困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