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都市现代>伏渊潜龙>82、珍惜才华
p>回到“不要浪费才华”这个话题上去。才华究竟是什么呢?才华就是不同于一般人的特长。是一般人所没有的东西。那么我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有写作才华呢?

一方面,我已经发表了接近一千万字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即使在三年前我还没有发表作品的时代,我也明确知道自己有非凡的文学才华。为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因为我有下笔万言倚马可待的能力!

说穿了,才华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一种激情。一个有激情的人,往往就是有才华的。那些没有才华的人,往往都是平平淡淡、毫无特色、按部就班生活的庸人。

……………………

我决心还是“我手写我心”,我自己喜欢表达什么,就去写什么;而不是为了迎合读者,写那些离奇、胡编、玄幻、穿越的东西。

从短期来看,从这个浮躁虚伪的时代风气看,我这种写实作品是不可能吃香的。但是我相信从长期看来,我的写实作品也一定会拥有不少的“粉丝”。

……………………

关于作家“停笔”的现象,我有一点新的思考。像鲁迅先生,就只写了三十几篇短篇,三部集的总字数才二十多万字。

鲁迅之所以被称为文学大师,主要就是因为这二十多万字的。他的杂文虽然影响很大,可是从世界文坛来看,杂文显然并不能作为他的文学地位的凭证。

可是,一个那么有才华的思想家,为什么只写了二十几万字的就不写了呢?鲁迅究竟为什么不继续写呢?

难道是他的文学灵感和思想迅速枯竭了吗?不是。根据他的杂文来看,显然他的思想一直是很活跃的。

是他的生活经历很单调吗?显然也不是。因为,一是他的生活,尤其是他后期的爱情生活,还是很丰富多彩的;二是,即使生活很单调,也并不是写作枯竭的理由。

那么他是出于什么原因,终止了写呢?难道是出于懒惰么?

我认为,这并不是一种懒惰,而是他太珍惜羽毛,太爱惜自己的名声了。他不想写达不到自己最高水准的文字,不想在才情与日俱减之后,弄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

……………………

与之类似的,很多作家也在进入中年之后停止了写作。在中国大陆,20世纪50年代之后,也许主要是受政治环境的影响;但是像张爱玲这种迁居到美国去的作家,为什么不继续写,去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呢?

难道说,高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通俗文学作家更高产,可以持续不断地写作多年;而纯文学作家就注定作品数量很少吗?

当然了,即使是通俗作家,也有很多人到了四五十岁就停笔的。例如金庸,他在武侠创作正如日中天的盛年,在1975年,他才51岁的时候,就宣布停笔了。难道他感到已经无法超越自己的作品,不想再继续复制自己了吗?

我认为,一个写出了《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这种伟大的作家,是完全有能力再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可是他却急流勇退,“金盆洗手”了。

……………………

这个现象确实值得深思。他们为什么这么不珍惜自己的文学才华呢?我以前那种“生命不息,写作不止”的想法,究竟对不对呢?看来还有待于商榷。

再举个最近的例子。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眨眼已经过去了七年,这七年时间,他竟然没有再发表过一部新的作品,这的确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

按理说,一个真正热爱文学的人,应该不会因为得了个大奖,就放弃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啊!很可能,莫言也是出于爱惜羽毛,或者别的我所想不到的原因,而突然停住了手中的笔。

但是,这种情况我终究还是不很理解。因为他这样的大名人,发表作品是那么的容易,何至于就此偃旗息鼓了呢?

一个真正热爱文学的作家,是不会为了任何原因长期放弃写作的,除非是丧失了生命。是的,只有死亡,才是结束一个伟大作家写作的大事件,而别的障碍,毫无疑问都是可以克服的!

……………………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才三十出头就停止写的,现代文学史上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施蛰存先生。在他的集《石秀之恋》的引言中,他曾经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作历程:

1927年4月12日,我结束了大学生活,走入社会。1928年到1937年,我的职业是中学语文教师、书店编辑、文学刊物编辑。我的业余工作是写诗、写,翻译外国文学书。我热心于做作家,以文学创作为我一生的事业。

在那一段时期,我把我所写的诗和看作是我文学创作道路的起点。在主题选择和创作方法等各方面,我还在摸索阶段。我想逐步地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创造自己的文学风格。

度过三十岁生辰,我打算总结过去十年的写作经验,进一步发展创作道路,写几个有意义的长篇,以标志我的“三十而立”。我计划先写一本《销金锅》,以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为背景,写当时的国计民生情况。

正在累积史料,动手写起来,想不到爆发了抗日战争。我的职业变了,生活环境变了,文学创作的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也都变了。流离迁徙于大后方整整八年,我只写了一篇与抗战有关的,自己读过一遍,觉得对抗战没有什么效益,我封笔了。

1946年,抗战胜利,回到上海,仿佛


状态提示:82、珍惜才华--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