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孝?
曹操喊出曹仁的名字,他也很意外,曹仁怎么闯进来?难不成,在北上还是南下的争论上他也有独到的见解?
刚刚想到这里,曹操似乎想起了什么。
等等
此前,曹仁是奉命,在延津城暗中保护易兄,看看天色,这个时间易兄多半已经回去了。难道曹仁是临别时与易兄见了一面,顺道提起了这北上还是南下的大方略?大决策?
如果是这样易兄是不是提出了什么?
心念于此,曹操一扬手。子孝,你坐下来,慢慢说!
呃
一众谋臣有些惊诧,哪怕曹仁是曹操的族弟,可似乎这么重要的谋士会议,曹操不至于因为自己的族弟坏了规矩吧?
更何况,曹仁在大家伙儿看来,就是一个铁憨憨,统兵打仗,排兵布阵或许有一套,可真的要谋划大的方略,大的决策,他哪懂呀?
此时,曹仁已经坐在了一旁。
咳咳!他咳出一声,似乎是想向曹操表达什么
曹操心领神会,当即问道。子孝?这北上?还是南下?南下东吴,还是南下荆州,此间你有什么要说的么?
噢曹仁挠了挠头,没参与过这谋士的会议,一时间,他还有些紧张了。
在座的这一系列谋士,那简直都是诡辩家啊,一句话说错了,保不齐得被他们狠狠的驳斥。咳咳
曹仁又咳出一声他的样子,给众谋士一种很不靠谱的感觉,铁憨憨果然还是那个铁憨憨,在大局观上,他能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
终于,曹仁开口了。
大哥,若是南下,恐怕要出大乱子
呃这不开口还好,一开口,直接把以戏志才为首的南下派驳斥了个遍。
唔曹操眉头一挑。怎么就会出大乱子呢?
是北方的袁绍曹仁也顾不上去讲易小天提出来的一套又一套的大道理,他言简意赅,直接抛出八个字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霍此言一出。
所有谋臣一愣,铁憨憨还能说出这么有深度的话?
反观,曹操眉头一紧,这下他一万个笃定,曹仁的话就是易兄的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不就是易兄惯用的类比手法么?
当下,曹操竖起耳朵洗耳恭听。
曹仁的声音还在继续。
所谓,破船也有三千钉,袁绍虽然新败,可他的地盘依然是最大的,手下的人口也是最多的,即便是在官渡折了七十万大军,可从每个州郡再调集数万兵马,汇聚成二十万兵也不难。保不齐很快,袁绍就会再次杀来了!倘若这个时候大哥主力部队还在南方,那岂不是首尾不相顾,前后被夹击嘛!
呃
戏志才一愣,一干谋臣一愣,别说,铁憨憨今儿个讲的还真有那么点道理。
大家伙儿一时间均高看了曹仁一眼,看起来,曹仁将军不仅统兵作战有一套,在大局观的判断上最起码是合格的。
不过,也只是合格而已。
哈哈哈哈戏志才站起身来,他转向曹仁这边。子孝将军,方才你讲的都在理,乍一听似乎也是这么回事儿,可实际上你忽略了一个大前提,袁绍新败就算他这破船还真有三千钉,那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汇聚出二十万人。
讲到这儿,戏志才摆了摆手,他吧唧了一下嘴巴,语气中带着一丝斥责。
您身为将军应该最清楚招募兵马有多难?咱们坐拥司、徐、兖、豫四州,募集个两万人都需要一年的光景,更别说他袁绍要募集十万人,二十万人,怕是没个十年、八年根本没有可能!
戏志才这一番话语气和缓
似乎,因为曹仁特殊的身份,已经留住了面子。
若是其它谋臣提出的这个建议,保不齐,戏志才都要骂街似的斥责了。
一下子
整个大帐所有的谋臣均点了点头,他们似乎更愿意站在戏志才这边。
曹仁将军讲的很对,却总归因为不是谋臣的缘故,思虑差一点点周全,忽略了袁绍南下的先决条件。
大家伙儿笃定,如今的袁绍根本没有资本,也没有兵力南下,再度争雄!
曹操也点了点头
似乎众谋士说的都很有道理,可是曹仁这儿呢?他毕竟是替易兄带话,总不至于无言以对了!依曹操琢磨着,易兄一定还有其他的见解。
可惜的是
事实证明,曹操想多了。
曹仁登时有点尴尬,因为,戏志才提出的疑问,那尼玛也是他的疑问啊。
当时易兄提出袁绍很快就会再度杀来时,他脑门里也是这个问题呢,似乎易兄也没怎么解释,如今,他曹仁只顾着把易兄的话带到,也没想那么多,这就有点尴尬了呀。
登时,曹仁觉得自己的脸正在被狠狠的摩擦,他甚至恨不得找个地缝儿就给钻进去了。
却在这时
踏踏踏的脚步声响起
报
一声通传,只见一个虎贲士卒匆匆闯入中军大帐,他的胸口处跌延起伏,显然狂奔许久即便如此,他没有露出丝毫的疲态,见到曹操当即扯开嗓门高喊道。
袁绍三子一侄聚四州之兵正赶往黎阳城,据细作传报,共计有二、三十万,袁绍此番是欲再次南下与主公一决雌雄!
轰轰隆隆!
此言一出,原本还在得瑟的那些以戏志才为首的谋臣,一下子懵逼了。
这
袁袁绍真的,真的聚集起了二、三十万兵马?
真的真的即刻就准备南下?
这这这太过匪夷所思了,怎么可能这么快?这么可能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