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大顺第一谋士>第127章名号之争
山。”张鼐说了这一篇话,十分激动,连呼吸都急促起来。

李自成十分满意,这与他心中所想差不多,“还是直接称帝吧!”李自成心想。

牛金星看出来李自成的心思,站起来笑道:“各位将领,既然大家伙都没有异议,我看……”

忽然,人丛中一人道:“我有异议!”众人循声望去,原来说话的是范青。

李自成见是范青开口,一颗心先提了起来,这阵子,不知怎么,范青和他的意见没一件相合。他知道范青口才厉害,如果任凭他说,很有可能把自己称王称帝的想法驳的体无完肤。

于是抢着道:“军师,我心意已决,必须确立一个固定名号,差别只是称王还是称帝。”

范青微微一笑,拱手道:“闯王,我给你讲一个近代的故事。”

一听范青要讲故事,李自成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范青的故事定然是有所指的。

“闯王可听过朱升这个人?”范青问。

“朱升是谁?”不但李自成没听过,刘宗敏等大帐中的诸将全没听过。

范青道:“朱升是徽州的一个儒生,很有学问,在元末的时候不肯出仕。后来明太祖朱元璋打下徽州,把他请来,垂询大计。朱升回答了九个字,十分重要,后来朱元璋按照他的九字真言去做,果然成就大业。”

“哪九个字?”朱元璋问。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九字真言,李自成没听过,但他听到缓称王这三个字,眉头就立刻皱了起来。

“这九个字的意思是先巩固根据地防守,储备充足的粮草,暂时不要称王,目的是避开群雄的矛头,积蓄力量,后发制人,争霸天下。”

“用此策略成功的历史人物很多,周文王的时代,策略是‘多积德,少树敌,缓称王’。战国时的勾践为‘忍屈辱,暗练兵,缓复仇’,秦末刘邦则是‘不争功,谋实利,缓称王’。历史上的这些人物都用差不多的策略,取得成功。所以韬光养晦,不求虚名,壮大实力,这才是成功秘诀。”

人丛中的张鼐叫道:“军师,你是反对义父确立名号了?”

范青正色道:“是的,我反对确立名号,称王称帝都反对。”

牛金星皱眉道:“可大家都一致赞同,唯独军师反对,难道我们所有人都错了!”

范青道:“不是所有人都错了,而是所有人打了几场胜仗之后,都有些飘飘然,不知自己的斤两了!”这话说的毫不客气,也不留情面,帐中的大将们脸色都阴沉下来,小将们则涨红了脸。

范青冷笑道:“称王太早,不只无益,反而有害。想想我们自己才强大多久,几个月而已,人马是增长的很快,但大多都是一些没上过战场的新兵。咱们只不过是趁着中原空虚,又赶上饥荒,这才能如此顺利,可想想现在州县的情况吧!各州残破不堪,灾民遍地,有的州甚至在人吃人,几十里都看不到人烟。咱们只不过靠放赈救了一少部分百姓,大部分的河南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情况下称王称帝能服众吗?能得到千千万万百姓拥护吗?先想着为河南百姓做点实在事情,如何安抚百姓,召集流亡,设官任职,把河南建设起来,再考虑名号的事情吧!”

这一番毫不留情的话说出来,好似在众人的头上浇了一桶凉水,刚才发言赞同确定名号的几个将领脸色都变得很难看,而李自成尤为愤怒,他知道范青反对,但也没想到他说的这么露骨,这么不留情面。

李自成脸色阴沉着道:“范青,你是故意与我作对么?我在吕维祺和定都洛阳的两件事上都没听从你的建议,所以你故意阻止我确立名号,是不是?”

范青拱手道:“我加入闯营,是看闯王和诸将是真心实意的救助百姓,想为天下穷苦人谋一条生路。闯王仁行义举,我十分敬佩,我提出的意见都是出于正义,没有一点私心。闯王,请恕属下直言,您如今在争夺天下的道路上只取得一点点成绩,没有固定地盘,没有多少拥护的百姓,也没有真正的百练精兵。四面八方都有敌人,还很强大。这时候,只打了几场胜仗,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想要称王称帝,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把争夺天下,治理国家看的如同儿戏一般,如此举动实在是大大的不智啊!”

大帐中的众人听范青这番话,一起变了脸色,众人都怕李自成,还从来没有人敢对李自成当面指斥,而且说的这么刺耳,这么直白,李自成能接受吗?

嘭的一声大响,李自成重重的在桌子上拍了一下,怒目范青,“你活腻了,是不是?”

范青毫无惧色,微微抬起下颌,傲然道:“自古忠言逆耳,你是一军之主,如果连点不同意见都听不下去,还想着夺得天下么?还想着建立新朝么?还想着天下人才过来投靠么?简直是痴心妄想。”

“太无礼了!你……”李自成指着范青的手指都有些颤抖起来,半晌才颤声道:“好你个范青,你以为我不敢杀你是不是……来人!”

几名大将还算理智,刘宗敏道:“闯王,军师说的并不一定对,但罪不致死啊!”

高一功也劝道:“姐夫,咱们历来帐前议事,都可以畅所欲言,不能因为说实话,就被砍脑袋,这样,以后谁还敢说话了!”

田见秀也道:“军师今日说话莽直,但看在他往日为闯营立功的份上,不要重罚他了!”

别的将领也一起求


状态提示:第127章名号之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