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民国抗日小兵>第12章找办法

城东难以攻破,城南也毫无进展,枪声此起彼伏,双方火力都十分激烈,军号声、喊杀声响成一片。夜空里,一道道火舌在城头和红军阵地之间织成了网。

指挥部里的马灯忽忽悠悠地闪烁着焦急的光芒,韩先楚在地上来回踱步,不停地有通讯员回来报告攻城的情况。韩先楚停下来问崔天民:

“攻城到现在已经多长时间了?”

崔天民回答到:

“快两个小时了,现在已经是11点25分了!”

韩先楚穿好衣服,带上军帽,急速走出指挥部,在几个警卫员和通讯员的陪同下,跨上战马向阵地奔来。

枪声依然激烈,花马城东南两面到处火光连连,枪声、军号声、战士的杀敌声连成一片。

韩先楚下马后将马交给一个饲养员后,直接带着随从进入了阵地,这里是233团负责的攻城点。

233团团长彭一龙报告,已经发动了十多次进攻都没有奏效,现在部队伤亡比较大,看到突击队员一个个倒了下来,战壕里有的战士急红了眼,跳起来就要向上冲,被身边的战友眼疾手快一把就死死拉住了。

韩先楚思考了一会,下达命令:

安排一部分部队作掩护,另一部分部队尽快撤退。

快到12点钟了,枪声渐渐又急促起来,又一次冲锋号响彻夜空,各团的团长都已经知道这是红军在进行撤退。

接近凌晨,听不到红军进攻的动静,城头上的枪声也渐渐稀落下来。

部队安全撤下来之后。

韩先楚立即召集各团团长,在灯下紧急研究战斗方案。他为失去的战士感到痛心疾首。

通过首战花马池,大家认识到:

这个小县城确实易守难攻。红军没有既没有攻坚的大炮,也没有重型武器。

这就给攻城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千万不能轻敌。

这次战斗,有十几名战士牺牲了,很可惜。不能再去蛮攻了。

政委崔天民和韩先楚师长同大家仔细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

马家军虽然养尊处优,但还是很有战斗力的,红军虽然人多,但武器设备简单,加上不占据有利地形,敌人居高临下,又居于古城屏障防守,万万不能小看轻视敌人,否则会吃大亏的。

根据军团部的通报,进入豫旺县的七十五师围攻县城下马关已有10天时间了,还没有拿下来。应该认真总结一下,欲速则不达,应在具有充分取胜的可能条件下再次发动攻击。

6月20日,部队分头到附近的村子里开展群众工作。

一边宣传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讲解穷苦人翻身求解放的道理,号召大家起来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一边了解花马城内的情况。

盐池紧靠陕西定边县,这里的群众早就听说过红军,刘志丹和谢子长领导陕北红军闹革命的故事流传很广,大家都对红军非常热情。

战士们走进村子里也像到了亲戚家里一样,有的帮助挑水、有的帮助打扫村落、有的推磨碾米、有的铡草、有的喂羊、有的磨刀、有的修造攻城云梯……。

乡亲们则有的为红军烧水做饭,有的为红军战士缝补衣服,还有的给红军战士剃头。

村庄里顿时热气腾腾,人欢马叫,家家户户都在做好吃的饭,犒劳红军战士。

韩先楚和崔天民带着十几名干部骑着马,在几个村庄来回走访。他们来到沟沿村,正好碰见几个农民,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说:

“花马城东、南、北边3个城门都有瓮城,有斜梯,人可以上上下下,城墙高一丈五尺,上面还有雉堞,守城士兵持枪可以敌远,持刀可以守近,城墙为一砖到顶,很难攀爬,易守难攻啊!”

一位年轻人说:

“前几天他挑柴火进城,看见城里有保安大队六七百人,还有警察局、盐务局的人,都有枪。瓮城里平时都有兵把守。前天晚夕,我亲眼看到又来了马鸿逵的黑马队,就从我们庄子旁边过去,有二三百人马呢。”

又一个村头,围了一群村民和红军战士,正在听一位30多岁的青年农民弹唱。青年农民弹着一把三弦唱道:

花马池,四四方,坐的个坏怂屈县长,屈县长心太硬,他把百姓赶进城,太不讲良心。

百姓思想做起难,又无米来又无面,要叫我们进了城,没有地方哪达盛,活活愁死人。

红军来了信,我们的人马要进城,我们的人马进了城,个个弟兄不胡行,都是自家人。

群众鼓掌。有人说:

“王有,再唱一段吧!”

叫王有的青年农民站起来说:

“等咱们红军打进了城,我就编一个小曲子到城里去唱。”

韩先楚、崔天民率领侦察员沿着花马池城走了一圈又一圈,对东、南、西、北各个城门外地形反复进行了研究,最后决定,还是从北边进城有利。

于是,绕着古城墙外来到北城门外。古长城与花马城城墙中间是几十米宽窄的开阔地带。两道城墙之间形成了“聚槽风”,非但没有在城下积聚沙土,而且连地皮也刮去厚厚一层,反倒使城墙比另外三面都要高。

那么,要爬上城墙,谈何容易。

两墙之间,距离不是很宽,即使突击队爬上城墙,在守城敌人机枪扫射下,大队人马很难聚集到这个狭窄的空间,城门一下不能打开,攻上城头的士兵孤军深入,缺乏后援,只能做无谓的牺牲。

眼下的时间已经是初夏,花马池城外的杂


状态提示:第12章找办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