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纵横河山>第373章喜获丰收

虽然这次同西北羌族的交易有些曲折,不过,成果却是丰富的。

除去皮毛药材等物,还有腱牛三百余头,好马五十匹。

这些马,可都是没有骟过的种马,这些种马,放到豫章的马场去可是能培育新的战马的。

看来,那些羌人的日子确实是不太好过了,否则的话,不可能会把没骟过的马交易出来的。

不管那些羌人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在现在这个时候,刘枫都是鞭长莫及。

之所以对他们上心,最主要的是为了维持一个大型牲口的来源地罢了。

甄姜原本与匈奴人那边是有交易的,只不过,自从甄家搬至柴桑后,这条渠道的路途过于遥远,运输太不方便,无奈之下,只得作罢。

而上次刘枫参与西北的平叛,无意中恰好打通了羌人的这条线,到也是来得及时。

在于吴析商量好后,刘枫将周仓以及带过来的四百预备队,全部留在了房陵,让他除了负责房陵的安全外,还有就是维护好这条商道,至于其余的事情暂时不要管。

至于他们的补给,会由甄家的商队每月运输过来。

一切安排妥当,刘枫陪同甄姜,在房陵登上了船只,顺溜而下,不日便回归了柴桑。

……

忙忙碌碌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这天一大早,吃过早饭的刘枫,在戏志才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豫章境内的澎蠡泽畔,这里有新开辟出来的两千亩稻田,种植的都是刘枫从严氏兄弟山寨里面缴获来的日南的稻种。

虽然江南的气候跟日南比起来有所不同,好在这批新开垦的稻田是在澎蠡泽边上,底下的泥土都是湖底的淤泥,肥力十足,所以禾苗的长势非常好。

再加上天公作美,风调雨顺,稻穗结得粒粒都非常爆满,挂在上面沉甸甸的。

“主公,这种稻子确实要比我们以前的稻种好很多,光是稻穗就比原来的长了近三成!”

戏志才从田边拔下一根稻穗,又拿起前面来的时候拔下的普通的稻穗,放在一起对比了一下。

刘枫从他手中接过来看了看,发现不光是稻穗的长度,还有谷粒的长度和饱满度,均要比原有的稻子胜上一筹。

“看来,这个稻种在我们这里,一样是可以种植的!”

看到了这个结果,刘枫算是放下心来。对于这些农作物,他并不太懂。

有些作物在它的原产地能够高产,换了个地方可就不一定了,最典型的,便是当年晏子所说的,“桔升淮南为桔,桔生淮北为枳”了。

究其原因,也只能说是水土不服了。

现在有了事实摆在眼前,就说明水土不服的隐患没有了,是可以全面推广的。

“刘石,传令下去,开镰!”

稻竿已经开始泛黄,是到了收割的时候了,刘枫朝刘石吩咐了一声。

“好嘞!”

刘石咧嘴应道。

“儿郎们,主公有令,开镰啰!”

随着刘石的一声长喝,顷刻间,金黄的稻浪中涌进了无数道身影,镰刀飞舞间,一行行的稻竿被放到。

刘枫也取过了一把镰刀,赤着脚下到了田里,其他跟随而来的一众官员也一样,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官员和百姓之分,这还是从当初刘枫刚坐县令时留下来的规矩。

两千亩田看起来很多,不过在刘石带来的五百工程兵的努力下,两天的功夫也就全部收割完了。

后面的脱粒晾晒的功夫,其他的稻田也开始陆陆续续的进入了收割阶段。

“元浩,怎么样,有结果了吗?”

府库门前,进进出出的脚力,把一袋袋打包好了的粮食码的整整齐齐,刘枫则在旁边的一间房间里面,看着田丰作最后的统计。

“已经出来了!”

田丰把最后统计好的一张表格递给了刘枫。

“主公,新稻一共收了一万六千三百三十石,按两千亩的种植面积算,平均下来,亩产在八石左右。”

“而我们原来的稻子平均亩产在六石左右,剔除土地肥力的因素,新稻的产量比原来的要高出两成!”

说到最后,田丰激动的脸色通红。

现阶段,就算在开发程度最高的河北地区,亩产量最多也只有三石出头,这还是最好的上田的产量,而最差的田,甚至只能收个五六斗,也就只能保个本,至于总产量,完全是靠种植面积堆上去的。

而柴桑在农耕工具的改进后,在刘枫的要求下进行精耕细作,原本产量就要比其他地方高出近一倍,现在又有了新的稻种,这个差距一下就拉的更大了。

也就是江南的人口少,到现在为止,加上刚刚纳入直辖的吴郡在内,也才只有一百来万人,这还是接收了众多因为黄巾之乱而南下的难民后的结果。

不过后面要再想大规模的移民,可就不太容易了,国人都是用浓重的乡土情节的,不到万不得已,谁又愿意抛家舍业,背井离乡呢?

当然,到也并不是说南方就真的没有人了,其实,再南面的崇山峻岭之中,还是充斥着大量的人口的,只不过这些人都是蛮人,想要将他们聚拢起来,还得费上不少的功夫。

轰轰烈烈的秋收工作,终于完成了,看着一座座被粮食塞满的仓库,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时,沮授的报告也从吴郡发了过来,虽然在亩产量上,要比柴桑这边低一些,不过比起其他的来,却又好了不知道有多少了。

状态提示:第373章喜获丰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