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三国之风起南海>第251章华佗来访

这年的五月,周晔再次见到了一位东汉末年的神医,那便是华佗,这位神医在历史上名气比张机更大,而且比张机更加有传奇性,因此周晔一直是久慕华佗的大名,想要见他一面,不过华佗一直在全国各地到处游医,行踪飘忽不定,哪怕是贺诠的情报系统已经建得颇具规模了,也一直没能确定华佗在哪儿。

谁知道,现在华佗终于自己来到了南海。

其实,这已经算晚了,南海郡的医学如今也可以称得上是享誉全国,特别是大蒜素的出现,能够治愈很多细菌性和病毒性的疾病,这是哪怕华佗和张机都没法做到的,所以现在很多得了这些疾病久治不愈的人,都到南海来求诊,黄忠不就是这样来到南海的吗?

以华佗对医学的痴迷,他知道了南海郡的医学研究如此先进的话,一定会自己来南海的,就像张机一样,周晔也是希望用这一点来吸引华佗,没想到,过了好几年,华佗才来到南海。

华佗不是自己一个人来到南海的,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十几个弟子,他们也是一直跟随华佗四处游医,以丰富自己的经历,锤炼自己的医术,这其中,周晔听过名字的就有樊阿、吴普和李当之,他们也都是汉朝末年很有名的医学家。

华佗的到来让周晔很是高兴,他听田恒禀报了这个消息之后,立刻赶去了南海医馆。

现在的南海医馆,规模比原来大了不少,这是因为这几年跟随田恒学医的人越来越多,包括田恒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在跟他学医,还有不少外地医生慕名到南海来向田恒学习,也在南海医馆坐堂,所以医生也是越来越多。

当周晔赶到南海医馆的时候,他看到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正在医馆里坐堂给一个老人看病,田恒示意,这就是华佗。

华佗名气虽大,可是他的年纪却比田恒还小了六七岁,不过他已经有了一代宗师的气象了,他坐在那里看病,自有一股自信的气度。

周晔也不打扰他,坐了下来,在那里看他给人看病。

华佗给老人把了脉,又看了看他的脸色和舌苔,再问了一些问题,便得出结论说老人是喜欢吃鱼脍,肚子里长了虫,导致腹痛,他给老人开了个方子,让他抓药回家煎服,三服药之后就能好,不过要注意,以后不能再吃鱼脍了,喜欢吃鱼就得做熟了吃。

鱼脍实际上就是生鱼片,在东汉,很多人都有吃生鱼片的习惯,不过生鱼片里很容易会有寄生虫的虫卵,特别是淡水鱼里,有寄生虫虫卵的可能性更大,所以爱好吃生鱼片的人,往往肚子里都会生虫,直至死亡。

周晔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他自己是不吃生鱼片的,而家里人也都在他的影响下不吃生鱼片,他也在南海实施了公共卫生条例,鼓励老百姓喝热水,吃熟食,所以现在南海这样的病发作率越来越低了。

不过无论如何,总还是有一些人会抱着侥幸心理,他们吃惯了鱼脍,觉得自己吃了一辈子也没事,所以他们还是经常吃鱼脍,就像今天这位老人,他就是喜欢吃鱼脍,结果吃出了寄生虫。

老人显然也是听过郡里的宣传的,知道吃鱼脍有可能会吃出寄生虫,因此华佗的结论他一听就信了,他谢过了华佗,然后便抓了药走了。

接下来,华佗又看了几个病人,都是很快就查明了病因,然后开了药方。

周晔笑着对田恒道:“持正,这位华神医看病很利索啊。”

田恒佩服的说:“他不愧有神医之名,望闻问切比我强多了,我若不是有主公的指点,又有了大蒜素,医术实不如华神医,今日华神医到了短短半日,已经看了十几个病人了,我也看过他开的药方了,开的药方之精到,实为我平生所仅见,若是他能够留在南海,这南海医馆的馆长和南海医学院的院长,我都愿意让贤。”

田恒对自己的评价一直很中肯,他原本就是个普通的医生,这几年能够得享大名,完全是靠周晔的指点,还有大蒜素的出现,当然,这几年他也很努力,看了很多病人,经验比原来要丰富得多,无愧于名医之名,不过呢,跟华佗比起来,他的医术确实还要差了不少。

周晔道:“持正,你也不用妄自菲薄,这些年你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而且在南海等郡建立起了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因此而得惠的百姓更是数不清了,这个馆长和院长,你当之无愧!”

听了周晔的评价,田恒的眼眶里亮晶晶的,他向周晔深施一礼道:“恒得有今日,全赖主公之力,恒无以为报,有死而已!”

周晔笑道:“这话就不用说了,你可不能死,我还指望你一直为南海百姓看病呢。”

田恒没再说话,只是又深深施了一礼。

这时,又有一个病人找华佗看病,他是一个中年人,有一些不良于行,是由家人搀扶过来的,华佗望闻问切之后,直接拿出了一根银针,在中年人的膝盖、腿弯等处施针,不一会儿之后,他收起了银针,让中年人走几步试试。

中年人将信将疑的站了起来,他试着走了一步,原来他一走路腿弯处就剧痛无比,根本就走不动,不过今天这一步之后,他没感觉到疼痛,他又多走了几步,脚步由试探变得越来越轻松,他惊喜的说:“我能够走路了,我能够干活了!”

华佗笑着说:“你可以干活了,只要这几天别干太重的活就行了,过几天就能够完全复原了。”

那个中年人对华佗


状态提示:第251章华佗来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