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三国之风起南海>第229章师祖刘陶

北方烽火连天,遍地盗贼蜂起,到处都是流民,于是,麋家和甄家等大商人,又开始往南海郡输送人口了,再加上南海郡人口自然增长,现在的南海郡,人口早已超过了五十万,哪怕是在中原,也不能算是一个小郡了。

麋家和甄家向南海郡输送人口的行为,客观上救了很多流民的命,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人相食了。

北方连年战乱,根本就没有多少农民能够安心种田,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这样能让人吃饱才怪了。

在朝中,谏议大夫刘陶见汉天下日乱,上疏言政事八条,认为天下之乱,皆由宦官。

因为刘陶的上疏,宦官对刘陶十分忌恨,他们便诬告刘陶,说他和外贼沟通,想要谋反,于是,天子刘宏将刘陶下狱。

幸好周晔一直让贺诠盯着刘陶,因为刘陶是他父亲周丰和士燮的老师,也就是他的师祖,而且刘陶为人正直,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周晔对他十分敬重,他知道刘陶的这个性格很容易得罪宦官,迟早要死在宦官手上,所以才让贺诠派人盯着刘陶,若是刘陶出了事,就马上进行营救。

当今宦官势大,而刘陶得罪他们也得罪得很厉害,想要让他们放过刘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贺诠派驻雒阳的情报头子夏登花重金买通了狱吏,找了一个和刘陶身材差不多的死囚,将刘陶给换了出来,而那个死囚被打得浑身血肉模糊之后用土袋子给压死了。

那个狱吏本来就得了宦官的指示,要他赶紧将刘陶给弄死,现在他又得了夏登的贿赂,这算是一举两得了,他既能向宦官们交差,又能够发一笔财,何乐而不为?

夏登将刘陶营救出来之后,便连夜将他送出了雒阳,派人护送他去南海了。

刘陶虽然耿直,可是经此一事之后,他对天子也有一些心灰意冷,于是他也没有抗拒,便跟着护送他的人往南海而去了。

到了四月份,刘陶终于到达了南海,贺诠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他立刻禀报了周晔,周晔听了他的禀报之后,又惊又喜,他立刻去拜见了刘陶。

刘陶此时已经年逾六旬,身材中等,由于长途跋涉,身子显得有一些瘦弱,不过他身板挺得笔直,颏下一部长髯,显得正气凛然。

周晔一见刘陶,便拜了下去道:“晔拜见师祖!”

刘陶打量了一下周晔道:“你可是子茂之子?”

子茂便是周晔之父周丰的字,周晔恭敬的说:“正是。”

刘陶道:“起来吧。”

周晔站了起来,刘陶看着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的周晔,叹道:“只可惜子茂早亡,不过他有你这样的佳儿,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听了这句话,周晔心中不由得也涌现出了对亡父的怀念,他语气低沉的说:“还要多谢师祖对家父的教诲。”

刘陶问道:“你可有随你父学经?”

周晔不由得在心中吐槽起来,师祖啊师祖,咱们能别一见面就谈经吗?不过他还是得恭恭敬敬的回答:“晔随家父学过《尚书》、《左氏春秋》、《孟子》,最近几年空闲时间也看过。”

这三本书都是刘陶研究最深的书,因此周家也有。

刘陶眼前一亮道:“那你最喜欢哪本书?”

“《孟子》。”周晔不假思索的说。

“何故?”刘陶追问。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听了周晔的回答,刘陶沉默了,良久之后,刘陶道:“若君王失道,汝当何为?”

“以民为重!”周晔斩钉截铁的说。

刘陶的心情有一些复杂,其实,他也是汉室宗亲,济北贞王刘勃之后,当然,离当今天子的血缘已经很远了,估计和刘备差不多,可是无论如何,他也还是汉室宗亲,当然希望汉朝天下千秋万代。

不过,当今天子胡作非为,让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这也是刘陶看在眼里的。

刘陶很推崇孟子的思想,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也很认同,他虽然是宗室,可是到他这一代早已家道中落,只能算是贫寒之家,因此他对老百姓的苦难是感同身受的。

他也曾当过地方官,他在地方做官的时候,也是尽量为老百姓办好事,因此他也是深得民心的,如今他身亡的消息传了出去,汉朝吏民思念他,做了一首歌:“郁郁不乐,思我陶君,何时再来,安此下民。”

如果他不是汉室宗亲,只怕也希望这天下换个主人,可是他偏偏又是汉室宗亲,这就让他的心里很矛盾了。

屋子里的空气很沉闷,刘陶不知道该跟周晔说些什么了,从周晔的话里,他已经听出了周晔对汉室的不臣之心。

可是这又如何呢?那个天子倒行逆施,如今弄得天下皆反,他又有什么资格要求臣子都对他忠心呢?

当初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时候,用的理由是始皇暴虐,“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汉高祖得国之正,无人质疑,那如今这个天子之暴虐不下于始皇,百姓之苦楚比起秦末也不遑多让,别人反他又有什么不对呢?

越想这个问题,刘陶心中便越是气闷,他现在倒是巴不得自己没有被周晔救出来,自己死在狱中倒好了,这样就不会看到汉朝灭亡的那一天了。

以刘陶的见识,他当然看得出来,如今的汉朝天下,已经是末世气象了,可以说是气数已尽,他想拯救汉朝天下,却又没有那个能力。

不知道过了多久,刘


状态提示:第229章师祖刘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