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玄幻奇幻>朱楼异志>第四卷 峥嵘岁月 第176章 往事如烟【一】
人发现其踪迹而已。前不久在飞虹城外他见过星煞,有星煞呈上的信物也不令人意外。他既然以童子面目示人,不愿暴露象身份,那么在关防前当然也不会说自己是象煞,出示信物只是免得麻烦。”

国君听了,也觉得非常有道理。如果宝玉是象煞,国君甚至怕他哪天心情不好,回头找来算账。就算他不是象煞而是星煞的亲传弟子,国君也没法追究这件事,因为宫琅所作所为并不占理。假如这件事传扬出去、赤望丘派人来问,相室国还得道歉,并奉上一堆东西以示歉意。

所以国君没有派使者送国书请求邻国缉拿凶手,甚至在国内都没有敢下令追拿小先生,只得悄悄认了并不宣扬,假如传出去也只是相室国自己丢脸。国君还很是不安,怕象煞或赤望丘因此事来找麻烦。

国君认了、不敢声张。但国中却有另一人伤心欲绝、恨宝玉入骨,甚至疯狂地想要为宫琅报仇,她便是宫琅之母湘妃。湘妃当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也不清楚西岭猜测宝玉就是象煞,就连国君都没敢随意对人乱说。

湘妃每日到国君那里哭闹,要求国君派使者送国书到巴室国,请邻国协助缉拿凶手,无论花什么代价都行。国君当然不能答应,而湘妃哭闹不休,到后来国君干脆就避而不见了。

相室国不能为宫琅报仇,湘妃就想到了孟盈丘。宫琅是孟盈丘弟子,据说还曾为命煞侍寝,虽只有一夜,但那关系也绝不一般啊!这件情宫琅对别人谁都没说,只告诉了其母湘妃,并叮嘱湘妃绝不能告诉他人,否则便犯了孟盈丘的大忌。

可现在有望成为国君的儿子死了,湘妃心中除了报仇已没有别的念头,国君指望不上,湘妃便想派人去求孟盈丘之主命煞,觉得那个女人该为自己的儿子做点什么,只要她肯出手,一百个小先生也完蛋了。

也有人提醒过湘妃,小先生闯关时出示了星煞的信物,很可能是赤望丘的弟子,但湘妃却没心思管这些。赤望丘的传人就能在大道上公然斩杀孟盈丘的传人吗?若如此霸道的行径,若孟盈丘都能忍了,今后命煞还怎么在巴原上立足!

湘妃就是这么想的,而且宫琅和命煞的“关系”,除了她外人并不清楚。

长昌氏在国中确实很有势力,湘妃动用各种途径,找到了并厚赠了孟盈丘中的重要人物,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与要求。

……

孟盈丘峰峦起伏,它并不仅是一座山,而是一条横亘的山脉与一片绵延的山区,宛如巴原上的国中之国。除了宗门弟子往来,山中大多数地方平时人迹罕至。有的山峦风光灵秀,也有的峡谷瘴疠弥漫,有毒虫猛兽潜伏,亦有奇花异草满崖。

巴原上的民众用于疗治伤病的药材,以及平时采集的野生食材,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只是平常人很难进来采摘。

山脉的最深处有一座秀美的山峰,生机盎然灵气充盈,它是山脉的主峰,也是传说中巴原九丘之一的孟盈丘真正所在,整片山区以及这个修炼宗门都是因它而得名。

此峰从山脚直到山腰皆壁立如削,常人难以攀援。但从山腰往上,则云雾飘渺、翠树繁花密布,远望如浮于云端的仙境。在接近山顶的地方,有一片平地,宛如巨斧劈去了半边山头,而另外半边峰顶却保持着天然的形状。

平地后是一面高崖,高崖上被雕凿出一个巨大的石龛,石龛中有一个法坛,竟然是一丈方圆的整块碧玉打造而成。

假如有人也曾登上过清煞所在的树得丘,会发现这个碧玉台,竟有点像树得丘上的山神法座。此刻这碧玉法座上正端坐着一名黑衣女子,她的肌肤很白,色泽就像最纯净的乳汁,乌黑的头发很长,披散在脑后肩后一直垂到了碧玉台上。

碧玉台前的空地上生长着三棵树,它们的扎根之处并非土壤,就是裸露的山岩。看其细密的枝条从根部便伸展开的样子,应是那种比较低矮的灌木,然而它们不知在此地生长了多少年,竟已有数丈之高。

这三株树枝叶茂盛,却没有一丝青翠之色,它的枝条是血红色的,叶片是粉红色的,树上结着直径约一寸的果子,竟是火红色的,远看就像三柱从山岩中喷出的火焰正在燃烧。

它就是传说中的不死神药“离珠”,据说曾为神农天帝所拥有。能生长不死神药的地方当然都很特殊,世间很难找到,可离珠这种不死神药本身却更为特殊。

据说在它生长之处,人们不能轻易接近,否则会受到很诡异的影响,导致心性大变甚至疯癫狂乱。离珠树的气息非常人所能承受,就算发现了也很难靠近采摘,只有境界高深的修士才能成功走到离珠树下,保持心境不乱摘取离珠果。

碧玉台前三株这么高大茂盛的离珠,却对法坛上端坐的女子好似毫无影响,她正在闭目修炼中。这时山峰外飞来了一名身着深黛色长裙、身形高挑窈窕的女子。她绾簪着长发,御飞天神器。

此人落在山顶的平地上,收起法器上前行了一礼,却没有先说话,而是在等待着什么。碧玉台上的黑衣女子睁开了眼睛,开口问道:“青霞长老,你有事吗?”

来者名叫青霞,有六境修为,是孟盈丘的长老。但她的样子并不年长,也一点都不老,形容大约双十年华,明眸皓齿容颜秀媚。而碧玉台上的黑衣女子便是孟盈丘之主、名震巴原的命煞。

威名赫赫的命煞,声音竟非常动听。软


状态提示:第四卷 峥嵘岁月 第176章 往事如烟【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