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史上第一跨国集团>第604章改变

塞尔达这几年发展只能用快速来形容,至从有朝廷背书后,勇于闯荡或寻找机会的百姓都扎堆的办理本国的护照,其中小半人是冲着妞妞岛去的。

这个当初的挖金地,正慢慢变成大周最重要的海外港口,负担起中转塞尔达的功能,妞妞岛除了往本国拉金子和粮食,还输送了大量的人口,土人那些部落在多年的打压管理下,也早已臣服,拳头大的硬道理在哪都通用。

万枪汉人暴涨到了十五万,在地大物博的中原算不了什么,可在海外意义就不一样了,虽然他们都是来挣钱的,可汉人的主流地位还是没有变。

各市镇在教育部的努力下办起了中小学,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艾莎和周北雁竟然找到商人捐献,免费入学的法子,经过多方沟通,许多简陋的学校办了起来,第一批发了财的商人也乐意挣一个乐善好施的好名声,教育部发的奖章已经成为这些小家族的标配,若是谁家汇集了大量财产却不为当地教育做贡献的,会被人指着背后鄙视,必竟自己家孩子也要踏入这个校园。

塞尔达的学校已经定型,与大周传统教育不同,走的是识字懂理,注重发展的路子,学生毕业后可选择就业或继续上大学深造,一个懂书写和加减的学生基本上到哪都能受欢迎。

为政方面,总统一开始就抛弃了科举的形式,除了一些重要行政岗位是选举制的,采取每年国考和州考,根据岗位需求来录取相关人数,至于报考就更简单了,只要是没有犯罪的公民都可以报名,不要乡绅作保,也不需要乡、省、吏那么多级的战斗,反正就是不管你出身和识字程度,凭自己本事说话,当官已经不再是阶层的专利,当然做得不好随时就有被炒的危险,没有混得不如意就辞官种田,等着复起重用,清名美扬那一套,天天那么多人盯着有限的岗位,用总统的话说就是塞尔达谁都不缺,爱干不干。

大宗土地被限制流转后,聪明的商人把目光转向角落,有的人投资盖房当二房东、有的人与本地公民合伙办企业、有的人把先进技术引进过来、有的人专门当起了中介,还有的人做起了见不得人的勾当,每年塞尔达都要不定期进行打黑除恶,一切靠证据和法规办事,军政大权一手抓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治安、检察、法院三部维护每一地的平稳,不服的可以选择更高一级的法院申诉。每个单位单独运作却又互相配合,拖人关照的事情虽然不能说杜绝,但在这种情况下,与大周相比已经不是县太爷一摸胡子就随意放人的操作了。

大量的资金流入,对于本地的经济有莫大的好处,加上签证制度的约制,本地公民受到的冲击不是太猛烈,有了缓冲期,公民可以继续享受着政策带来的好处,也可以有时间做调整。

最受欢迎的职业是中介,俗称牙行,因为人人要交税的关系,以往站街头见人就低声下气讨好的日子已经不在了,这些人自发的成立中介公司,一是方便与税务打交道,二是人多力量大,收集各方资源等着顾客上门询问,房产、移民、粮食、教育、国考、就业、收购、出售,什么行业的消息都有,对于更多生意上门,公民们当然也愿意付点提成给带来业务这些公司,加上形式大好,个个喜笑颜开,挣了多少估计只有税务局知道。

而最稳定的职业竟然是不起眼的邮政局,这单位随然辛苦,可是需要大量的人手,往来写信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沟通途径,光报纸这一项业务就够邮局天天喊着缺人了,由于这工作起点低又稳定,没有国籍限制,许多拿着工作签证的人一踏上塞国,就往邮局跑,看他们招不招人。

还有歌星、作家、画家这些高级一点行业深受才女和才子们的喜爱,留声机的出现火遍大周,已经成为有钱人家的体面享受,不用抛头露面又能挣钱,不少家道中落的女子、歌姬都往唱片公司和出版社跑,不要小看这些才女,她们再落魄也是享受过资本的,起点对于从小被买卖的歌姬来说高了不知多少,为了能有更好的家业,从小家里就请先生来培养她们,音律歌舞、写诗作词、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每一项都是一顶一的好手,唱歌混不好她们就转战剧院,剧院不如意她们就写书,写书卖不动她们又盯向绘画,后面还有服装设计师、饰品设计师、学校老师、售货员、公务员等等,反正她们在塞尔达能选择的机会太多太多了。

才子们虽然不如才女选择多,可也有不少的机会,除了被女人占据的音乐行业,还有大道可选,其中塞尔达美院兴起的写实画法就非常受欢迎,只要从里面混出来就能受到各大家族的礼遇,重金求画,上到老爷夫人,下到少爷小姐,哪个不目光着热?更不要说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大家族的深闺小姐,想想就激动!塞国画派的风光一时无两,科举不如意就换种滋润的活法,这种深入骨髓的技法已经是相机出来前最真实的图像了,哪个财主和权贵若没一幅肖像挂在堂中都不好意思让人上门做客。

而出版业也迎来高峰,汉人作家、西方作家都快速的聚集了一批忠实的读者,这些受众不同的书籍一面市,就有人上门求翻译合作,没有办法,种族太杂了,西方人看不懂汉字,汉人又不懂拉丁文,其中还有少数日本人、胡人等,两方刚开始还互相较劲,后来不知道谁一拍脑袋一合计,得了,都别争了,光靠同胞还混屁啊?不如翻译


状态提示:第604章改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