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国朝堂上最近显得有些不太和睦,自从曜国惨白,中原列国之间的来往已经越来越少。所有人都在看风向,曜国的确是一块摆在那谁都能咬一口的肥肉。可即便谁都想咬,却又谁也不敢靠近。
因为现今这天下,除非自信有一统江山的实力,否则谁吃了那块肉,自己马上就会成为下一块。这种情况下,舒明熠时常感到心里火烧火燎的。
当初一战让他彻底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好弟弟,那种不顾一切的决绝和手段,也让他开始真正更冷静理智的看待凡人和修士之间的区别!由此,他领悟到没有真正参与那一战,其实是自己的幸运!
恒国的军力其实并不算很强,军中甚至国内的玄门江湖实力,也不如其他地方。百年的太平盛世,关键是因为天下太平,所以恒国才能极大程度的发展自身优势,和所谓历代国王崇尚的仁善并没多少关系。
而舒韵颖的实力在二哥眼中是极其可怕的,单人一剑可以纵横千里,将曜国后方杀的溃不成军但这一切,都更关键是因为他的阴狠歹毒!
别忘了,舒韵颖当年的所作所为全部是从东原开始,而他头一件事是促成了慕西盛和启国公主的联姻,从而使得曜国最强军力之一的东原脱离的国朝控制。
之后,他一路削弱中原东北部的边防,消灭了曜国的精锐部队。否则即便大败而归,曜国也端不至于落到如今这样压根没人把他们放在眼里的地步!
可恒国大军在河口,以及离国败军在秦岭的遭遇,说只是丁胜那垂暮老儿临死前的灵光一现?谁信?
舒明熠明白了,弟弟原来老早就开始下一盘大棋了,虽说从中可以看出他对难过过好歹比对其他人还有几分余地,但如果大河没阻挡住恒军,他的余地又有多少?
近来,离国数次派使者前来,商议两国结盟事宜。虽然赵正风和林茹茹之间的婚事吹了,但他成为了新王之后仍旧对恒国伸出了友谊之手。
至于原因显而易见,首先大战败北,原渝国境内有接连暴动,加上后方夜郎的不断滋扰,离国现在是四面楚歌,早已焦头烂额。可赵正风原本是月神教弟子,师门却不肯回应其求援。
直到之前,瀚国居然也派兵进入渝国境内,更让离国苦不堪言。
可目前朝堂对此事分歧颇大,一边是主张拒绝结盟。其实很早就有人提出过可以派兵进入渝国境内,为其国民提供帮助趁机占据疆域。只是渝国憎恨离国是因为亡国之仇,但对恒国薄情寡义未必会客气一点。
另外事到如今,明眼人岂会看不出来?恒国目前情况真像自己想象的那么乐观吗?
北方的曜国,南边的启国和东原,河对岸的秦岭,这些恒王您亲弟弟的布局,自己心里没点数?
况且自打当初舒韵颖回来,诸国在恒的使者曾同聚一场。之后夜郎人到处宣扬对舒韵颖奉若神明的崇敬,并且你们哥俩反目最初的起因是什么难道忘了?
还有一点,虽然没亡国,但谁会相信瀚国在之前的大战中没受到什么损失?但才没过多久,他们居然有闲情逸致去抢地盘,谁给的胆子?
并且在恒国士子中,素来不乏从心底里轻蔑离国,甚至厉国和瀚国对他们而言都属于蛮夷。但“君子之国”对这种蛮夷就应该鄙视,而且要警惕其粗俗野蛮,无信无义。
关键是,在很多人看来与其和离国联合必然要为了别人到处用兵,突然劳民伤财,还不如等着那块肥肉能啃的机会呢!
坦白讲,其实这种看法至少还算是中肯,比较实在的!
可另一方面的人认为,渝国已经灭亡,自然成为了分肥之物。至于本国周围强敌环伺,大家心知肚明,既然还有余地就该以国事为重。对离国彼此不过是利和则聚,利尽则散,谈得上信任与否吗?
这种看法表面上其实也没多大问题,不过这种人显然单纯、短视甚至愚蠢,关键是可想而知他们一定没少得离国好处。
说到底,现在的恒国和几年前已经很不同了。不仅别国,就是恒国自己也明白。尤其那位宰相仲博业,自从他明白了既然这世上已经存在舒韵颖此人,自己的期待就绝无实现之日,何况就算只是舒明熠,自己也未见得能轻易取而代之!
原本他也想过,自己是贪婪、弄权、偏私,这些都不必否认,但官场中有几个人能避免这些,何况自己 为官也是有才干的。如无非份之想,到了如今的地位可图的无非就是身后清誉,青史留名。何况即便为王、称帝最终的希望不过也就青史上“英明”二字罢了!
于是,数月间很多人时常会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这老不死的居然转性了?
只是短暂努力之后,仲博业决定放弃了。实际上和舒韵颖一番谈话之后,他还明白了另一件事,舒韵颖忽然回到恒国肯定有其自己的原因。
鹏展楼,东原城等等,可以说仲博业是头一个醒悟的。同时他也不得不佩服舒韵颖的心计城府,尤其是明智。
本来彼此所谈并无一字关乎恒王,因为当时他所说的都只对自己,因为他早就知道对二哥说什么都没用了。所以,也一早就做好了准备。因此,仲博业决定辞官告老。
舒明熠其实也并非单纯只是个有野心的人,曾几何时认为若为恒王,舒明熠其实的确比舒韵颖更合适的大有人在。因为舒明熠本身少年开始便才华横溢,声名远播,文人气度,饱读之士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