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雇我吧崇祯>第350章、宁完我的忧伤

跟过来的还有不少汉八旗将领,表面上也跟着阿济格、代善、豪格、尼堪和满达海等以及车尔格、阿山、爱松古等王公大臣,望着跪地的吴三桂指手画脚地嘻嘻哈哈大笑,但实际上还是有不少人,像高得胜这种心底始终都还残存着一丝“自己是汉人”的念想,多少有些兔死狐悲,唇亡齿寒。

所以,很多人笑着笑着,就笑出了眼泪。

当然了,这里面是不是包括在汉军系统(汉八旗以及已经开始酝酿中的绿营、旗鼓、包衣等)中,已经开始位极人臣的孔有德、耿仲明这两个被多铎亲自点名随军出征的汉军大员,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此刻他们也毫无二致地跟着诸多王公大臣,一面笑嘻嘻地盯着跪地的吴三桂在看,一面不时地指指戳戳地大笑不止。

人头攒动中,这次被小皇帝福临钦点的随军高参,是满清最信任的佟养性、范文程、宁完我、张存仁等四人中,目前硕果仅存在盛京城里的宁完我。

佟养性很早就已经完蛋了(当然佟氏一门却始终坚挺红火如初,甚至还诞生了不少皇后),范文程、张存仁这次也跟着莫名失踪了的多尔衮不见了踪影,最后就只剩下了一个宁完我。

清廷很清楚,多尔衮堪称文武全才,军事、内政样样都拿得起来,又有范文程、张存仁左膀右臂,如虎添翼,不像多铎,武力值勇冠三军,但在谋略和政治手腕上可就差得天遥地远,若没有佟、范、宁、张这四大幕僚集团辅佐,他入关去替代多尔衮缺席的统帅位子,只会被他弄得更加一团糟。

所以,无可奈何之下,小皇帝背后的另一个摄政王济尔哈朗,再与近似于垂帘听政的太后商议后,便由福临下旨,钦点宁完我随军辅佐多铎入关。

而宁完我在京城盛京空出的位子,倒也还是有几个合适人选,比如洪承畴、石庭柱、李永芳、左梦康等所谓大清新汉人大家族甚至所谓的“汉军八大姓”。

最后,济尔哈朗权衡了一番,还是选择了他个人最属意的洪承畴。

抛开汉人而言,洪承畴是济尔哈朗心底自认为最像多尔衮的一个大才,不仅跟多尔衮一样文武兼备,善于谋略。而且行事做派,手腕秉性,也像极了多尔衮。

所以,这次宁完我不得不随军出行,而让洪承畴两人在清廷中被信任和认可的程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退而求其次的话,洪承畴还得是第一人选。

毕竟,就算是他们最信任的所谓“从龙入关”的“辽东汉军”系统,也就是与后来陆续归降的汉军特别加以区分出来的,一直跟着满清从后金生活在一起的本土汉人,他们不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才被逐渐看成“视同己出”而无条件信任的吗?

因此,假以时日,像洪承畴、祖大寿这些与“辽东汉军”有所区别的所谓“新式汉军”,还是一样最后会被“视同己出”的“自己人”的。

而发生在眼前这一幕,被宁完我看在眼里,内心深处,果然忍不住就是一声叹息。

倒不是他可怜、同情吴三桂,而是感叹,在这一瞬间的行事做派中,多尔衮与多铎,立时便分出了高下之分。

两人虽然一母同胞,但确实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即便是不满,宁完我还是给足了多铎面子,让他完全没有一点意识到有何不妥地大笑了一会儿,他才上前毫不避讳地提醒了起来道:

“豫亲王,平西伯冒着万箭穿心的危险前来相见,归降和顺之心已经是天地可鉴。眼下又是军情紧急,还是请他快快入座,正式相见一番,也好速速决断下一步我军在此展开决战之策也!”

多铎这才醒悟过来——

楞了一下,终于反应过来,倒也马上机警地伸出手,从善如流地将吴三桂从跪地姿势中一把扯起,然后效仿着上几代皇帝,面对最高分量前来归降的汉军大员,以满人最高的“抱礼”,将其熊抱了一下,嘴里也开始变得亲热无比道:

“请起,请起,平西伯,哈哈,快快与本王到帐中叙话!”

多铎的笑声一止,四周放肆的喧闹和笑声,跟着戛然而止。

很快,吴三桂终于被像模像样地隆重请到了多铎帐中,然后依次分宾主坐下。

直到这时,吴三桂也才算自己回过了神来,环视了一眼众人,除了多铎、阿济格和代善之外,他对其他人方才肆无忌惮的大笑,终于生出了一丝屈辱和愤怒,嘴里也不由得脱口而出道:

“豫亲王、豫亲王、肃亲王以及诸位在座王爷,贝勒爷,三桂此番冒死前来,实在是闯贼势大。倘若诸位王爷也因此有所忌惮,不愿插手,甚至只作壁上观。”

“那么,三桂也破罐子破摔了,什么山海关,什么关宁铁骑,什么城中人口与无数金银财宝、粮草辎重,统统都不要了,就留在王爷旗下做一名卒子苟活于世算了!”

这番话,当然毫无疑问是气话,甚至是奴才向主子的撒娇话。

就算宁完我不出面,多铎自己也都听出了弦外之音,当即大改弦张地大呼小叫道:

“来人,还不快快给平西伯赐座、上茶——”

一番惺惺作态后,多铎这才话锋一转,甚至连应该征询一下宁完我的意思都没有,直接开口定论道:

“平西伯,你已落发留头,其心可鉴,此后你我便是一家人了。”

“此番本王引军入关,兵马虽然不及李自成所谓号称三十万众,但凭我草原铁骑以一


状态提示:第350章、宁完我的忧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