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回去了,这个什么长生教会让宋家如此头疼,加上这次的暗杀事件,让宋仁杰铁了心的要剿灭。
但是陈元知道,像这种组织,再加上有人通风报信,要想彻底剿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非能找到其老巢,来个一网打尽,不然的话,这玩意很容易死灰复燃。
来到宋家一路上也没见到那个刁蛮任性的小丫头,陈元心中有些嘀咕。
随后有些反应过来,自己犯贱啊,躲还来不及呢,还想着遇到呢。
…………
“高大哥,你听过这个长生教会么?”
高远跟在陈元身边寸步不离,前段时间陈元遇刺,今晚镇南侯遇刺,这让高远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听过,这个组织发源于南宁州,首领听说是夷族人,教众发展迅速,两年前冒头,如今教众已达数万人,似乎专门跟侯爷作对似的。”
陈元心想这不废话吗,你们家侯爷都将人家差点灭族了,人家不报复才怪呢。
“南宁刺史难道就不管吗,他可是负责监察之职,难道就任其发展?”
陈元来到这里两年了,对于隋朝的官职大概了解一点。
朝廷设尚书省、中书省等等这些中央部门。
里面尚书省权利是最大的,掌管着兵部、吏部、户部等等。
总之尚书省就是总览全国政务的。
一把手乃是尚书令,隋炀帝还是晋王的时候,就是出任尚书令,权利之大可见一般。
而地方的行政官职,由于开皇时期施行州县二级制,所以地方行政长官为州设刺史,县设县令二职。
后来隋炀帝又改回了郡县二级制,除了京兆与河南设府尹之外,其余地方行政长官全部都是太守以及县令。
虽然改了,但全国还是有十四个刺史,岭南地界的南宁州,就依旧设置刺史一职。
无论是刺史还是太守,总之,地方的一把手是由朝廷任命。
而下下面的副手之类的,则是由一把手任命。
一开始,全国凡是有驻兵的地方,则是由刺史来负责军事统领大权。
后来隋炀帝为了军政分化,又分别置都尉,副都尉。
都尉是专门负责地方军事,与政务长官分开,这也是为了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管理。
这里面都尉比较特别,他掌管地方上的军事,但是需要听从刺史的节制,却又直属于兵部调遣。
也就是所谓的军权归中央,这也是朝廷为了防止封疆大吏拥兵自重而制定的策略。
南宁州没有都尉,却有总管府负责军事,与刺史分管一州的政务与军事。
杨广还是晋王的时候,就负责全国九十路总管,领五十一万大军伐陈。
后来杨广继位,这才废除了总管职位,设置了都尉,副都尉职位。
但是全国还有五个总管府,南宁州就是其中之一个。
朝廷里面有一个很特殊的官职,那就是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大夫。
他的副手有侍御史八人,殿内侍御史、监察御史各十二人,录事两人。
主要就是负责监察、弹劾,并且还负责进行全国地方上的巡视监察。
这个监察是全方位的,包括政务、军事,将巡视结果反馈朝廷。
后来隋炀帝为了防止御史大夫权利过大,于是又设置了谒者、司隶二台,用来分化御史大夫的权利。
一把手为谒者大夫跟司隶大夫各一人。
谒者大夫就是奉诏出使,慰抚劳问,并持节察按,遇到有冤案的就奏报朝廷。
而司隶台就是负责巡察京畿内外,副手有两人,一人负责东都洛阳,一人负责京师长安。
而司隶台下面还有那全国十四个刺史,负责巡察除了京畿以外的全国郡县。
大概职责差不多就是‘激浊扬清’。
若遇贪黩的郡守则有权利直接免职,有功的就上报其事迹,加以旌勉。
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岭南比较特殊,镇南侯总揽岭南二十四郡所有政务以及统兵大权。
所以不管总管府也好还是刺史也罢,虽然是一把手朝廷任命,但是岭南地界的,却归属镇南侯统辖。
也是由镇南侯来任命,只需要奏报吏部备案就行。
因此……
南宁州刺史,虽然是负责一州的政务大权,同时,也拥有一州的监察权利,这里面就包括了总管府负责的军事。
如今这个长生教会发源地就在南宁州,总管府数次出兵剿灭失败,作为一州长官,拥有监察之职的刺史,难道就不管不问吗?
“陈兄弟,这个……”
高远有些犹豫,虽然他只不过是一个鹰扬副郎将,但是别忘了,他可是给镇南侯当过贴身护卫的人,自然知道不少事情。
见到高远有些犹豫,陈元笑道:“高大哥若是不方便说,那就不说即可。”
“嗨,对陈兄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南宁刺史姚承德与总管柳云龙速来不合。
虽然柳云龙名义上听从刺史的节制,但是却归属兵部调遣,所以根本没将姚承德放在眼里。”
“据我所知,无论是姚承德亦或者柳云龙,都属于镇南侯管辖吧,他总管府不服从刺史的巡查,难道他就没向侯爷汇报吗?”
高远笑道:“陈兄弟,你没在官场,自然不了解这里面的情况,就算姚承德施行监察职责,柳云龙若不配合,能监察出什么来呢?”
高远道:“就算向侯爷汇报,可是证据呢?
你说监察,我让你监察了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