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十年的纷扰在进入十月后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是逾加频繁。/p
月初,程咬金和冯盎压着一长串南诏土王回到长安报捷,朝廷百官和长安百姓这才知道原来大唐已经在南诏和当地势力大打了一仗。/p
不过好在是大唐胜利了,还得到一个大铜矿,因此没有引起什么风波,只有御史台抓到了皇帝私自出兵与邻国开战的痛脚,狠狠恶心了皇帝一顿。/p
李二没有和他们一般见识,大方的把铜矿的开采权交给了民部和兵部,然后就摆好茶水干果准备看戏。/p
果然,民部和兵部合作,先是打服了叽叽歪歪的御史台,紧接着两部开始为谁在铜矿的开采上为主导而吵起来。/p
心惊肉跳的各国使者快要把鸿胪寺挤爆了,强烈要求觐见大唐皇帝,献上奇珍异宝以增进两国关系。/p
之前的大唐在攻击其他国家时多少会找个借口敷衍一下,现在倒好,对外开战连声招呼都不打。/p
这太尼玛吓人了!/p
谁知道大唐下一次会不会一声不吭就搞自己。/p
必须和大唐搞好关系!/p
这是此时所有外邦使节的一致想法。/p
大唐在车飞突厥以后,对内和对外的政策都发生了改变,特别是李二登基以来,完全抛弃了“绥靖”,短短一年的时间内,不但把播州吐司挂上了城墙,还一口气把交趾的所有土司头人抓到了宏基去挖煤,对待南诏更是没有理由的一股脑推平了。/p
李二受到云浩影响,抛去了一些不必要面子,只要实际利益。/p
秉承着到碗里的都是肉的原则,朝廷开始筹备往这些地方移民,计划用五到十年时间把这些地方彻底纳入大唐的版图。/p
十月中,吐谷浑犯边,牛进达带五万骑兵直奔益州,侯君集领两万骑兵、两千步枪手前往鄯州。/p
两路大军会在边军的配合下,击退吐谷浑大军,并准备来年春天进入草原,去找伏允聊聊人生。/p
二十日,内斗不止的突厥人在雪中交战,薛延陀骑兵误入唐境,被张公瑾率屯田官兵俘虏七千人,夷男可汗派使者前来长安交涉,想要要回这些族人。/p
李二不允,提出这些人要在大唐做工五年以赎其罪,转头他就把这些俘虏交到李建成手中,还命张公瑾率兵前往边境巡逻。/p
夷男可汗得知自己的骑兵被卖给了大唐道路建设集团,恨得牙根痒痒,但他忍住冲动,不再提要回俘虏的事情,还送了李二五百头牛表示歉意。/p
夷男可汗的操作惊呆了草原上正在交战的一众小伙伴,他们马上握手言和,掉头向西去抢昭武九姓。/p
抢到足够的物资度过严冬才是他们的第一要务,至于西突厥的态度还真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p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大概就是突厥各部的心态。/p
执失思力显然要有脑子得多,他带着老婆以归宁的名义来到长安,李渊见到闺女和刚满月不久的外孙,一高兴就把执失部年底的贡品给免了,还特许执失部南下牧羊,用羊毛在大唐换取粮食。/p
执失部就这样完好无损避开了草原上的白毛风。/p
执失思力在长安可谓如鱼得水,执失部是北方羊毛纺织厂的主要原料供应商,长安的将门对他非常热情,酒宴不断,一天一小请,三天一大请,连平日里不苟言笑的李靖看到他都是笑脸相迎。/p
关中地区的识字学校正是开学,五百二十所学校配备五千两百个教习,另外每个学校还有一名校长,校长对接文华司。/p
这些学校一共招收到了四万多个学生,每个教习带七八个学生,有些资源浪费,但这是必须要经历的阶段,识字学校新建,这第一批学校还肩负着培养和筛选人才的责任,以后新开学校的校长会在这些人当中产生。/p
学校第一批就能招到这么多学生,这出乎了云浩的预料。/p
要知道这时候地里的农活很重,十岁左右的孩子好歹是家中不可的劳力,这些百姓舍得让这些孩子不干活?/p
袁天罡解答了云浩的疑问,还给他扣上了“何不食肉糜”的帽子。/p
原来之所以有这么多学生入学有两个原因。/p
一是现在农忙已过,二是学校不但不收费还管一顿午饭。/p
可不要小瞧这一顿饭的吸引力。/p
这个时候的人还是两餐制,没有午餐的概念,造成这种习惯的原因有两个。/p
首先是生产力跟不上,古代由于生产力低,农民生产出的粮食数量有限,出于节省粮食的目的,只吃两餐。/p
其次是作息规律决定的,古人照明的成本极高,大多数人是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所以第一顿饭是在劳作至近中午时才吃,而晚饭是在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之后就天黑休息了。/p
一日三餐是在近代社会完成工业化以后才普及的。/p
学校提供的这顿午餐可以减少农户家中粮食的消耗,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一顿饭可比一个半大劳力下地干活的效益高的多,一个半大孩子一天可能都挣不到这一顿饭。/p
这些学生家长账算得非常明白。/p
身负后世灵魂的云浩哪里知道这些。/p
云浩有些脸红,觉得自己没脸在这里指手画脚。/p
于是,他躲到泾阳,开始了咸鱼般的生活。/p
每天按时到学院授课,接着回家吃饭,陪陪父母,逗逗弟妹,好不惬意。/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