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盛唐开始于南海>第140章 女人能顶半边天

云浩最终还是没有去找李承乾,而是悄悄联络了长孙皇后。/p

从二人吵过一架后,李二对云浩可谓是严防死守,禁止他长时间接触自己的长子,连孩子到学院上课都有人时刻盯着,一旦发现云浩向李承乾传播什么过激言论就立刻打断。/p

可李二挡不住云浩歪点子多,他把两人比较敏感的交流转入地下,每周都会在李承乾的课本里夹一些秘文写成的东西,搞得像特务接头似的。/p

李二拿云浩没办法,他没办法解读秘闻,只得忍受二人的眉来眼去。/p

不过李二是那种逮住蛤蟆攥出尿的性子,他从云浩手里敲诈了几套密文作为军队和密谍的保密手段,算是变相报复云浩的无耻。/p

云浩无耻吗?/p

当然!他的无耻是李二所不能理解的,就像这次的女人街事件,没人能想到他竟然能无耻到这种程度。/p

云浩和长孙皇后聊了半个小时就离开皇宫,直奔云家庄子,操刀了一系列以“女人能顶半边天”为主题的软文,假借《大唐风华》中秋特别刊的名义刊发了出去。/p

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些文章写好后,他找人雇了几个文章写的不错的书生,把这些文章交给他们润色,让文章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又假借别人的名字刊登。/p

这些文章从上古女娲造人、嫦娥奔月开始,一直到木兰和平阳昭公主,历数了几乎所有历史上的伟大女性的成就和影响,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这些伟大女性的崇敬与赞扬。/p

关于平阳昭公主的文章,云浩还找来了在科学院就读的柴令武亲自署名。/p

这小子见文章是在歌颂自己母亲的光辉事迹,二话没说就签上了自己的大名,这还不够,他自掏腰包拿走了一千份送到科学院,免费散发给师生们观看。/p

云浩更大方,在收足了广告费之后,一口气印了三十万份,在关中地区和洛阳免费发放。/p

这个发行量可是正常发行量的五倍,短短五天时间,这些地方的关于女性价值的讨论甚嚣尘上。/p

八月十五中秋发行的正式刊则刊登了“侦探班”和“理财班”的教案,这两份教案是以管彤的名义发出的,后面还附带了学员们的心得体会,她们号召所有女人都应该学习一下,团结起来保护自己。/p

除此之外,这期的《大唐风华》着重回顾了去年的中秋之战,在感谢将士们的同时,还对在将士们背后默默付出的军嫂们给予了高度赞扬。/p

拿到这期《大唐风华》将士们很高兴,被提及的军嫂们更加高兴。/p

可以说八月是大唐的女人们最高兴的一个月,到处都是对女子的赞美之声。/p

不过好景不长,一股不知源自何处的歪风渐渐兴起,一些地痞流氓开始强行收缴人们手中的这两期《大唐风华》。/p

这让广大女性非常不满,私藏变得很普遍,即便是不识字的女人对这两本书也很喜欢,不愿意交给那些下三滥,遇到抢夺,反抗的事情比比皆是。/p

有些地痞流氓失手伤了人,事情变得不可收拾,那些男人不会看着自己的女人受欺负,和抢夺者撕打起来。/p

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事情不可避免的又闹到了朝堂上。/p

李二故意装作不知道情况,就下令各地官府自行处置。/p

各级衙门的处理方式不同,有的放任自流,只要不出现人员损伤就装作没看到。/p

有的秉公执法,只看对错,不管其他。/p

有的则收到某些人的指示或暗示,暗中偏向收缴期刊的青皮。/p

八月底,以秋税工作为重点的朝会上,刑部尚书刘政会突然上奏,说过去二十多天时间里,关中一些地区爆发了数不清的小规模冲突,严重影响秋收和秋税的征收工作。/p

李二大怒,命刑部、吏部和大理寺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这个问题,首先就要问责出事地区的主官,没有能力治理地方的官员一律清退!/p

李二终于露出了他的獠牙。/p

他之所以允许云浩胡闹,肆无忌惮的制造冲突,就是要借机清洗关中地方上的世家官员,进一步掌握地方权利。/p

他登基的时间不长,原本是没有能力在地方上和世家掰手腕的,原因也简单:他手里没有多少可用的官员。/p

他敢这么做是得益于把李恪定为第三顺位继承人和对待前隋皇室的态度。/p

那些不愿为大唐服务的前隋官员在李二登基后渐渐重返政坛,几个月下来就有四十多人汇集到了李二麾下,这才让李二有了底气与世家较量一番。/p

世家视云家为眼中钉肉中刺,时刻准备着给云家致命一击。/p

云浩通过舆论手段引导百姓,这种方法让世家感受到了切实的威胁。/p

受到刺激的世家打算将计就计,趁机挑动乱局,让云家背上乱国的罪名,以图把云家再次挤出朝堂。/p

不过显然他们失算了。/p

云浩为什么敢乱搞?/p

他又不是傻子,哪些能碰,哪些不能碰,他心里门清。/p

长孙皇后是个合格的参谋,她通过居中协调,把这件事所产生的效益做到了最大,让一件麻烦事变得有利于自己,这是种珍贵的能力。/p

“怪不得没了这个贤内助小李就开始犯浑了!”/p

云浩对着弟弟妹妹感慨着,两个小人儿则是“呜哇……呜哇”的回应着。/p

“你们快快长大吧!老哥是真看不懂你们的意


状态提示:第140章 女人能顶半边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