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更宋>第七十四章 惩奸除恶(一)

“拖死的?”

“没错,其实……”

原来,襄阳之前有一个名医,姓丁,人称丁神医。

丁神医不但医术好,品行更好,要是谁家一时周转不开,拿不出诊资,他都会让人家赊账。

有时候,碰上穷困潦倒的人家,没有钱买药,他会慷慨解囊,出钱帮人家买药。

这时候百姓吃饭都困难,看病就更困难了,所以有这样一个人,大家简直把他当成了菩萨。

那些赊账的人家,有一些后来还不上,他也不计较,更不会登门索取。

故此,人们对丁神医极为尊重,老远就恭恭敬敬地和他打招呼,人们常在背地里议论,所谓医者仁心,丁神医这样的大夫,才配得上神医的称号。

丁神医有一个儿子,人称丁郎中,从小跟着父亲学医,丁神医教得仔细,他也学得认真,等到他十几岁的时候,便可独自出诊,医术和丁神医不相上下。

这一年,丁大夫十八岁了,丁神医给他完了婚,对他道:“我的老家在山东,如今离开老家已经快三十年了,心里非常挂念。

我打算和你母亲回山东一趟,医馆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好好给乡亲们看病,不得有误。”

丁大夫唯唯诺诺。

丁神医收拾一番,带着妻子,坐着马车走了,乡亲父老们等在十里长亭,为他送行,由德高望重的老者,情真意切地献上一杯酒,祝他一路顺风。

丁神医接过酒,一饮而尽,双手抱拳,对着乡亲父老们示意,高声说道:“大家保重,丁某人就此告辞,他日还乡之时,再和大家欢聚。”

丁神医这一走就是两年多,其实他路上并不顺利,因为战乱的原因,他的亲友都寻不到了。

好在他有医术,走到哪都受尊敬,能够吃口饭,后来他挂念儿子,于是就返回了襄阳。

一路上晓行夜宿,这一天,终于到了家乡地界,这时,路边一间屋里,走出一个年轻人,丁神医认识,人称路大郎。

他看见马车上的丁神医,脸上现出惊喜,张嘴喊出一个“丁”字,却猛然变脸,吐出一个“呸”字,恶狠狠地瞪了丁神医一眼,转身进了屋子。

丁神医非常诧异,路大郎戏剧性地变脸,让他感觉到儿子肯定出了什么事,他加紧赶路。

不一会,就到了家门,丁大夫带着媳妇喜滋滋地迎接出来,见儿子安好,丁神医才放下心来。

晚上,丁大夫让媳妇做了几个好菜,给父母接风,丁大夫举着酒杯说道:“爹,你回来的正好,我准备到临县里去开医馆,家里的医馆归还给你。”

丁神医问道:“家里哪里有钱去临县里开医馆?”

丁大夫笑着说:“爹,这两年,我赚了不少钱,在县城里开个医馆绰绰有余。”

丁神医一惊,问道:“你快说,钱从哪里来的?”

丁大夫道:“还能从哪里来?当然是行医看病赚来的。”

丁神医皱眉说道:“我在这里行医快二十年了,也没有赚到这么多钱,你才短短两年,怎么可能赚来这么多钱?”

儿媳妇插嘴道:“钱确实看病赚来的,他没有说假话。”

丁神医疑心顿起,不再言语,第二天,他吃过早饭,拎着礼品去看望老朋友老杨。

刚落座,老杨叹口气说道:“你总算回来了,父老乡亲背地里骂死你们父子了!”

丁神医大惊,愿闻其详。

原来,丁神医走后,丁郎中看病,不再赊账,不再救助贫困之人,没钱看病,他扭头走人。

这些事情,大家还能接受,毕竟看病出钱,天经地义。

令人气愤的是,明明一副药吃完就能痊愈的病,在丁大夫手里需要四五副药。

老杨道:“比如我吧,我的腿年年病发,往年你给我一剂药,能管一个冬天,现在倒好,吃了快一个冬季的药,却时好时坏。”

丁神医讲起回来时,碰见路大郎变脸的事情。

老杨摇头叹息一声,说道:“路大郎的母亲,每到秋冬之时,都会咳嗽,你往年都是一副药,药到病除。

现在倒好,丁大夫越治越厉害,差点没把路大郎的母亲病死,一个冬天花了五两银子看病,这以后,他都是把母亲背到其他县城里看病。”

顿了顿,老杨说道:“你多年来积攒的一点口碑,被你儿子两年就败光了,大家都说,你是故意离开的,以免让你儿子名正言顺地敛财。”

丁神医差点被气死,因为他的医术高明,加上心地仁慈,方圆几十里的人看病都请他,别的大夫都不敢在此谋生。

如今儿子故意把小病看成大病,老百姓又请不到别的郎中,只得硬着头皮请丁大夫,他不赚钱发财才怪!

回到家里,丁神医一把拉住儿子,让他跪在祖宗牌位前,从屋里拿出一根木棒,说道:“从小我就教育你,这木棒是我家家法,如果做了违背天理的事情,要重打八十木棒,你这个没有医德的人,在祖宗面前接受惩罚吧。”

原来,丁神医从小被人贩子拐卖出来,走到江边时,他偷跑出来,流落民间讨饭。

后来,从一个垂死的老叫花手里,接过这根木棒,一路乞讨到这里,被一个老郎中收为义子,传授医术,从而成为一代名医。

丁神医气愤地说道:“要是没有这些老百姓当年的施舍,我早就饿死了!

要不是义父老郎中收留我,你现在也是叫花子命,拿着这根木棒四处乞讨。

正所谓医者父母心


状态提示:第七十四章 惩奸除恶(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