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都市现代>重生之北国科技>第580章 林大(上)

1993年9月。

工大开学了,那么林大也就开学了。成永兴必须要启程了。

他这次回春城,没有自己开车回来,而是跟着运输车队,他的车就留在冰城了。

这次搬家,好多人的东西,都要一起搬回来。

由于几间住房的缘故,一群老乡都攒了不少东西,这些都要随车一起跟回来。

另外,师大的两名女生,吴子君和李英,她们两个人简直是在搬家。她们这两年差不多把那间40米的房子都装满了。

她们已经在春城报道上班,被分回子弟学校去当老师。这次为了搬家,两个人又跑回冰城帮助装东西。

在这个年代,商品远还没有到过剩的程度,破家值万贯。也不知道这堆东西,她们运回春城要放哪里。

当然了,车队装的主要还是成永兴的东西。

除了部分生活用品,工作上的一些物品,也跟着搬了回来。

林大开学了,学生们都已到校。

林大现在还不是后世巨无霸的林大,规模一般,与林工大离得不远。这片区域有三所重点大学,还有个东师大。

春城此时的重点院校比冰城还多,比较有名的还有白求恩医大,邮电学校,地质大学等。

后世这么多所学校全都合并进了林大,数量就比冰城要少了。这次的院校大合并,是春城很多人心中的痛。那么多知名院校,彻底断了传承。

要知道,这里好几所都是第一批的211学校,单独评985一点毛病没有。其它省份,有的全省才一两所名额。如此宝贵的资源,这么轻易就被浪费掉了。

尤其是林工大,它的名气比不了冰工大,但跟大连理工相比,豪不落下风。

这次大合并的根本原因来自资金,没有钱,寸步难行。

当时国家出了一个政策,每个部只能保留一两家直属高校,其余全部下放地方。

林工大作为机械部的老大,本来没有事情,但机械部本身消失了,于是彻底失去了资金来源。

这个政策,对于经济强省,强市,还有情可原。林省此时已经陷入大下岗的漩涡中,没有什么实力去养活如此多的国家级高校。

另外加上98年液晶引进失败造成的严重后果,对财政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被迫节流的第一刀,就砍向了教育经费。

在这种情况下,新林大的出现,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90年代很多问题的解决思路,都是一刀切,属于典型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哪里出问题,就把哪里砍掉。

这个方法,很难说对错,毕竟三十年后的最终结果还算不错。

胜者不闹事。

如果回到90年代,去纠正这个所谓的错误,30年后,是否还有这么好的结果就不一定了。

当然了,对于被切掉的人和机构来说,冷暖自知。

林大对成永兴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座谈会。冰工大员工股份的分配,震撼的绝不仅仅是他们自己。

与会众人虽然没有明说,但目光里隐含期待的目光,让成永兴感觉压力山大,有点进狼窝的感觉。

理论物理能有什么经济利益

除了诺贝尔奖,也看不到立即套现的机会啊。

当然了,成永兴人虽没有到,但是他的影响已经先到了。

这个影响是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正在进行的晶圆以及p项目,林大半导体系算是这个项目背后的重要支撑力量。

半导体系作为曾经的天下第一系,其底蕴远不是刚刚崛起的工大半导体系可以比拟的。

除了来自光电系的直接合作,另一方影响来自人才基金。

在人才基金里,分给工大半导体系的指标,始终是固定的两成。这个数字在93年上半年达到了6千万之多。

哪怕以每名学生2万计算,93年在此计划下入学的本科生,也将达到3千人之多。这对于此时的冰工大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利益均沾就是唯一的选择。

半导体系与软件专业不同,它可不是买两台电脑就敢开班教学生的。林大的半导体系,作为东三省有数的半导体力量,也因此获益。

在人才基金旗下,他们今年也获得了千万级别的经费

林大的半导体系的定位一直非常尴尬。

由于教育经费的缺失,再加上林大本身是一个以理科为主的学校,本科生在校学习内容以基础理论为主,缺少实践经验。这样就使得他们毕业找工作,相对比较吃亏。

即使在国家急需半导体人才的三十年后,不少这个系的学生都改行了。

但也是同样道理,他们的基础功非常扎实,考到清,复等院校研究生又非常合适,因此他们成了为南方兄弟院校输送生源的基地。

这次光电系落户春城,对林大,尤其是林大半导体系,是一个绝对的大利好。不论是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实习基地,通通有了着落。

林工大的汽车系,为什么能够冠绝中国,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汽车厂的存在。

对成永兴抱有热烈期望的不仅仅是物理系。光电系落户春城,对春城所有的高校来说,都是一个大利好。

林液晶,林晶圆,光电p,还有精密光机春城分公司等关联企业,都已经亮出了各自的身姿。尤其是林液晶和林晶圆,不论哪一个拉出来,都在春城的经济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它们的重要性,还会越来越大。

春城的各学校,如果不能搭


状态提示:第580章 林大(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