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少年杯酒意气长>第八十三章 雏凤初啼

同时,这样的退役制度不仅仅只向昭人开放。

魏人,以及日后的各国人,只要参军,也都可以享有。

但是要有区别对待。

这是一个人人不平等的时代,区别对待不但不会引起人们不满,反而有利于国家军队的团结。

首先,要将由昭人构成的主力昭军与其余各国征募而来的士卒区分开。

例如主力军队必须都只能由昭人组成,而各国募兵可以参与的,只有郡兵。而在兵种上,也只能是矛兵等基本兵种。

昭人参军的,成为昭军;各国人参军的,只能获得辅军资格,其薪金和退休金对比昭军都会有缩减。

但如果能够达到公乘的爵位,各国兵员就可以自动获得与昭军相同的地位,能够申请加入主力军队,退休金也会达到昭军相同的标准。

另外,如果能够作为辅军为昭国服役满25年,其后代如果参军,也能够直接获得与昭军相同的地位。

是的,在服役期限上,辅军的服役期也被延长了5年,必须要在为昭国兢兢业业服务25年后,才能获得与普通昭人一出生就相等的地位。

自然而然的,昭人与列国人的身份之间,也就有了高下之分。

对于普通人之间的权利差别,扶苏也有完整的建议。

除了前面提过的,所能参军的部队有所不同外,

其实扶苏只是将这种区别用制度正式表达出来而已,即便他不建议,作为战胜国民的昭人天然就会比战败国人高上一等。

这种区别是必然会有的,即使在人文革命将人人平等这个概念散播开以后,战胜国之人也会将被占领地区的人民视为低等人,甚至百般凌虐。

不平等阶级的存在是无法抹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让这个阶级壁垒软化。

蒙古人将阶级的差距拉得无限开,完全拒绝同化以及阶级之间的流动,因此统治期极短。

想要让占人口大多数的被统治阶级服从,除了强力的震慑以外,给他们以能够看得到的、能够实现的向上爬的希望,同样十分重要。

而参军,以为昭国服务25年来换取平等的权利,其实是非常简单且宽容的。与其他任何社会中,底层人民想要实现阶级流动而付出的相比,几乎可以说得上是仁慈。

将既得权(出生就能自然得到的权利)转为获得权(需要努力才能得到的权利),非但不会令人感到不满,反而会因为有了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可行道路而感到满足。

此外,也可以加强昭人,以及通过努力获得昭人同等权利的列国人和他们的后代,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

人数占少量的统治阶级要想顺利统治,金字塔形的政治架构是非常必要且稳固的。因此,必须要将被统治阶级中原有的统治层利用起来,形成中层统治层——或者称之为间接统治。

中外历史都告诉我们,这些原本的统治阶层如果能被吸收过来,对于新统治阶级的忠诚度是非常高的,为了新主子而对民众进行的压迫,更是不遗余力。

同时,这样也可以非常好地将民众对统治阶级天然的怨恨,转嫁给原本可能成为他们在重压下的希望所在的人身上去。

到民怨沸腾之时,这些人也可以被扔出来当成替罪羊杀掉,换来民众的欢呼。

这同样一举多得。

给予故韩贵胄微不足道的权利以诱使他们替昭国统治,可以同时防止上下两个阶级的叛乱可能。

同时也给昭法在别国扎根提供了足够的缓冲时间。

故韩之所以叛乱,一方面是始皇故意压迫,要将韩国浊水之下的大鱼小鱼都给勾引出来一网打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统治阶级的缺失造成的权力真空没能及时补上。

昭国官吏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在一片陌生土地上施政,可不是简单的颁布法条就可以的。

即便昭法在此时如何完备以及超越时代的优越,要想让“野惯了”的故韩人习惯被法条管束,并不是朝夕可成的事情。

但如果始皇没有将故韩王室全部迁出,其实他们可以被当做非常好的介质,来对故韩进行间接统治。

民怨归于他们,实利和民望归于昭王,这才是统治的艺术。

始皇重利,更不会虚伪地对利益避而不谈,因此扶苏对此也是直言不讳,直接以重利说之,想必会让始皇满意。

扶苏希望将这一套统治的方案形成定例,套用到日后所征服的其他国土上。

如此一来,也能大大软化各国统治阶层对昭国的反抗,甚至造成统治阶层的分裂。

所谓统治阶层也并不是铁板一块的。

总有人如意,也有人不如意。对不如意的那一方来说,昭国的来到非但不是大难临头,反而有可能是上位掌权的良机。

在信的最后,尉缭子也向扶苏征询了一些有关于他最新所著的《制胜篇》的建议。

这让扶苏有些受宠若惊。

因为这意味着,尉缭子将他当做了可以在学术上进行平等交流的人。

扶苏还不知道的是,他给尉缭子所写的信,已经折服了几乎整个咸阳城的才智之士,甚至在始皇帝的授意下,开始在天下传扬。

扶苏这个蛰伏了五年的雏凤,所发出的第一声清啼,已经开始震撼九州。

尉缭子甚至原封不动地在著作中大量引用扶苏的建言。

要知道,扶苏的建言虽然只有短短几条,却凝练了古今中外最成功的两个大国的治政经验。


状态提示:第八十三章 雏凤初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