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断绝游击部队与百姓的联系
按照扶苏一贯的做法,当然是从“历史”中寻找成功案例了。
提到游击战,所有人脑海中想必都会与扶苏一样,浮现出那场著名的十四年抗战。
游击战中最为著名的,当然要数抗日战中,为了在敌后展开对侵华日军的战斗,我八路军所采取的游击战了。
而日军应对的方式,是以公路、铁路为联系的碉堡群战术与清剿扫荡的结合。
然而姑且先不论碉堡战术在战国时代是否适用,单是这种以失败为结果的案例,就自然不会被扶苏采纳。
为了以暴力、威胁的方式切断人民群众与我军的联系,日军采取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血腥手段。
但是,日军的凶残恶毒,非但没能让人民群众因为害怕而疏远我军,反而激起了军民团结一心抗日的决心。
这样违反人性的应对方式,怎么可能不失败。
另一场著名的游击战,便是让美军身陷泥潭的越南战争。
而这场战争,同样以游击部队的胜利而告终。
为了应对越南几乎全民皆兵的险恶形势,美军投入了至今都未曾承认使用过的生化武器,给越南民众造成了至今仍无法完全消除影响的严重灾难。
而这样做的结局,最终也被证明只能将人民推向对立面,因此同样是失败的。
生化武器在这个时代当然很难制作,而话说回来,即便能够轻易大量制作,扶苏也不会采取这样恶毒的方式。
况且,这样的战略同样是没有学习的意义的。
总之,因为我军游击战,以及日后越南游击部队的成功,游击战一时间被认为是无解的战术。
然而,这一战术真的是无解的吗
当然不是。
否则扶苏干脆直接打道回府就是。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成功的反游击战,同样与我军有关。
那便是79年的对越反击战。
作为游击战的老行家,我军在看待越军时,或许与关公看到他人在自家门前耍大刀是一般心态。
很自然地,我军在应对越南游击战中所采取的方式,显然要比美军当年残酷无情,却最终迷失在越南丛林中的失败战例,要高明许多。
而我军之所以能够在反游击战中获胜,主要原因同样在于成功瓦解了越南百姓与越游击部队的联系。
而具体方式,就是做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
那么,即便业务不够熟练,扶苏也要临时客串一把“大昭政委”的工作了。
实际上,这并非是扶苏第一次展开“群众工作”。
在事实上击溃了西魏的反抗军之后,作为实际上的统治者,扶苏很是亲身体验了一把管理工作的艰辛。
当然,那时候的他,更多的还是依靠了百里大夫的能力。
不过看过了猪跑,而且也吃过了猪肉,扶苏对于安抚只有钟离县一县之地的民众,还是不缺乏信心的。
既然要做群众工作,就要先明白自己所面对的群众的成分。
并不出乎人意料的一点是,由于钟离县处在齐楚两国的交界处上,此地有着大量的外来人口。
并且与楚国大多数地区相似的是,钟离县同样是各族人口混居的。
占绝对优势数量的,自然是钟离氏族人,然而除了钟离氏之外,各族显然并没有与钟离县共存亡的念头。
因此这一部分人,自然是可以轻松争取的。
而即便是钟离氏族人,也并非都是铁了心要与攻楚大军为敌的。
且不提对于上层人物而言显然只是托词的,为楚王正位这一口号,在普通楚国民众心目中,却是有一定分量的。
就说钟离氏本身,对于楚国的认同感便未必有多么强烈。
与世居楚地的氏族不同,钟离氏探根溯源,其实是外来户。
西周时期,钟离氏本身便被西周王室册封,建立的钟离国,其后先是为楚国所灭,在短暂复国后,又被吴国所灭。
而到了公元前473年,钟离城又归了灭亡吴国的越王勾践所有。
直到一百年前左右,楚国灭亡越国只是灭了越国,而非东越全境,钟离县才复归楚国所有。
因此可以推想,只要能够从心理上让钟离氏暂时接受齐国的占领,想必除了少部分利益攸关之人,大部分的钟离氏人大概并不会有为了楚国献出所有的意志。
毕竟,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战乱年代中,“苟全性命于乱世”,才是如今更为流行的理念。
而且在如今这个“国家”的概念尚未兴起太久的时代,人们对于国家的认同感,远不及对朝夕相对的氏族。
只要能够让钟离氏相信,齐国会保障钟离氏的地位不变,争取他们的工作就并不会如想象中那般苦难。
要让钟离氏相信这样的承诺,首先需要一个声望卓著,能够信任的人。
这个人选,舍已有过治理西魏历史,且本身有着楚国血统的扶苏其谁
或许在任命自己做这个联军统帅之前,始皇帝早已想过会面对这样的情况
于是扶苏本人还未到,带着扶苏“大字报”的使者们,就早早通过快船空降到了钟离县。
当然,在普遍文盲的战国时代,张贴大字报的举动是毫无意义的。
代替大字报作用的,是有着丰富基层普法经验的昭吏们。
曾在西魏治理过程中显露过一手的他们,这一次带来的,是扶苏分别面向钟离县群众,以及齐国占领军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