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也许有巧合,也许一切自有天意。
虽然那两名护士把李小梅背到仁信医院急诊中心但无法得到收治,只能让120又临时转诊了一个医院,还是没有床位,最终又拉回了仁信医院。
救护车上的医生王思明,望着车上躺着一动不动的李小梅,眼神里满是痛惜和无奈。
之前两名护士告诉他了,这是武汉业内有名敬业的医生钟志文的母亲。抱着对病人的同情,抱着对通行的敬意。他打电话联系了好几个医院,说明了李小梅的身份,也哀求拜托了很多人。
但是真的没有办法,真的没有办法。
医生的家属也没有办法。收治能力只能期待两天后能有所改善。
这几天多家医院都在进行病房改造,力图尽可能地收治更多患者。全国各地近两千名精英的驰援也能缓解目前医护数量的窘境。
如果她能再坚持几天就好了。
他摸了摸李小梅,还有极其微弱的脉搏。
抱着一线希望。王思明钻进救护车,抱起李小梅再次跑进急救中心。
是的,不再是急诊科。三天三夜的不眠不休,在院长的指挥下,组织队伍、增加床位,解决物资供应,按照传染病医院的标准紧急进行了改建,成立了急救中心。
幸运的是,急诊中心接受了李小梅。他们恰好刚做完一批抢救,恰好来了一批外援。恰好新设备已经安装和测试完毕。
已经夜里八点多了。郑慈航从早上吃了块压缩饼干喝了杯牛奶到现在还没有吃饭。
不过即使是其他的医护人员也差不多。上午进入隔离病房后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出来。中途无法进食,无法上厕所。
十分艰难地全靠成人纸尿裤解决。对于男人来说,尤为痛苦。完全适应不了这种裹着厚厚一层棉花,捂着潮热,还会摩擦到的感觉。
可是没有办法。一来患者太多没时间,二来更换防护服容易暴露感染。为了节约极为紧缺的防护服。只能憋着,忍着。
他正要脱掉闷热的防护服去休息间吃饭。护士小宋急匆匆地跑过来,一边喘气一边说。
“郑医生,你快来!黄主任喊你快来。急诊那边来了一个特别严重的病人。”
郑慈航急匆匆地赶到现场,他愣住了。是李小梅!
怎么突然恶化到了这么严重?郝音呢,她怎么没有来?是去自己的公寓了吗?
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他,已经危在旦夕,随时可能死亡。
在后续地进行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采集血液标本后。郑慈航在心电监护仪上发现,明显不是感染性休克。
李小梅存在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尽快为患者进行pci或者溶栓治疗,才能挽救生命。但仁信医院根本没有pci条件,此时也不可能再转其他有条件的医院了。
郑慈航虽然倾向于直接做溶栓治疗,还是通过“心血管远程支持武汉”工作群,邀请了北大医学部吴思教授、中山大学附属三医院刘明教授进行远程指导,告知了李小梅情况。分析病情后,一致决定:就地抢救,尽早溶栓。
通过在线数十位心血管专家不间断地指导,在广东医疗队重症医学科教授刘超凡协助下,开启紧张的溶栓治疗。
溶栓十分成功,李小梅的体征明显好转。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尤其是郑慈航。心力交瘁。几乎虚脱。
望着病床上正在输液的李小梅,心里默默地说,兄弟,我尽力了。
“郑医生,辛苦了。不愧是师从名师,很优秀,心理素质也了得。你快去休息吧。”
刘超凡望着这位年轻的医生赞赏有加。他们心脏内科圈子不大。郑慈航这名后生的名字也有所耳闻。这次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刘教授您指导有方。我不过是执行。”
郑慈航只觉得脚底有些发虚,踉跄了一下。
“没事吧?郑医生。你快去休息。太劳累了。一会儿安排护士小常给你打些营养针增强抵抗力,你可不能倒。再坚持两天。大部队马上就来了。我们就可以倒班适度休息一下。”
“嗯。好,辛苦你们了。”郑慈航他对着战友们点点头,离开了监护室。
接下来,会由护士们每半个小时对李小梅进行心电监护。
郑慈航走出抢救室,腿都有点发软。李小梅的情况很严重,在考虑如何解决后续住院问题。正好在走廊里碰到院长。
“慈航,你辛苦了。我刚刚听说你成功抢救了一名心梗的非冠肺炎患者。非常成功,非常了不起。”
“院长您过奖了。这是黄主任指挥有方,众志成城努力的结果。现场有刘超凡教授指挥,远程有吴思和刘明两位教授专家远程指导。但患者还没脱离危险,情况不稳定。住院治疗的事情不知该如何安排。”
“我听说了,这是钟志文医生的母亲。你应该也知道了吧?这个问题非常不好解决。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按道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住院都得由社区上报,指挥部统一协调部署。
但钟医生的情况有些特殊,病人和他本人都无法进行社区报备。如果把病人退回去,也没地方可退。现在花大力气救回了,总不能往医院大厅一扔。等于都没法说了。
而且钟医生是当前抗疫一线业务骨干,还是要考虑解决他的后顾之忧。我们研究出一个折衷的方案。刚好普通病房腾出来一个床位,就把他母亲安排进去吧。这样不占用重症和危重症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