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李正没有借此发财。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说李正是个死要钱的吧,他还是坚守底线的。
要说李正砍权贵们的钱,那真是毫不留情。
长孙皇后走入甘露殿对李世民说道:“陛下。”
“承乾送来了一些棉服,你给丽质还有稚奴穿上。”李世民说道。
接过棉服,长孙皇后一脸严肃。
注意到长孙皇后的神情,李世民又问道:“怎么了?”
长孙皇后小声说道:“青雀让人送来一份奏章。”
接过长孙皇后递来的奏章李世民看着其中的内容,青海湖是盐湖?
长孙皇帝点头,“虽然不知道是真的假的,不过妾身在典籍上查到,青海湖就在祁连山后方,吐蕃人称呼措温布,吐蕃人对青海湖非常的敬畏,当作圣湖,青海湖里的鱼都不能吃。”
李世民看着奏章上内容,“盐湖,那里真的有盐矿?”
长孙皇后拿出一份卷宗说道:“有记载,青海湖的湖水确实咸的。”
盐是不可或缺的,从古至今,盐铁都是最重要的东西。
朝中对盐铁的管制最为严格。
李世民也不是没有想过降低盐的价格。
很多盐矿盐场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大多数都在地方士族手里。
朝中想要他们降低盐价。
一直以来都是有心无力。
若是皇家可以掌握一个产盐地,说不定就可以从中控制盐价。
看完了这份奏章,李世民感觉自己像是捡到了宝贝,好在当初听了李正的意见。
现在大唐掌握青海,就等于掌握了一个大盐场。
只是奏章里提到了李正拥有提炼细盐的技术。
皇家与李正合作,长孙皇后和李正再次一起做生意。
李世民笑了笑说道:“李正送给朕这么大一份厚礼,朕也不能不回馈。”
长孙皇后问道:“陛下是要应允了李正的要求。”
要说李正现在也是名义上的皇家人,谁都知道李正现在虽然还没有迎娶长乐公主,但是这件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早晚的事情。
李世民对王鼎说道:“拟旨,棉服生意只有李正一家可做。”
至于盐矿的事情,李世民还要先证实是不是真如李正说的那般。
再次吩咐道:“再往青海派兵五万,驻守青海。”
消息一出,很多人都觉得奇怪,为什么陛下又要往青海增兵。
看来当今陛下是真的打算拿下青海这块地了。
太子李承乾卖棉服的事情自然引起了不很多言官的关注。
堂堂太子行商,成何体统。
必须向陛下谏言。
第二日的清晨,李崇义穿上官服赶着去上朝,身为礼部侍郎是个闲差。
李孝恭这个老货这些日子一直看着自己不顺眼。
似乎一直在暗示自己,你怎么还不去闯祸,你闯祸了他才能名正言顺的让自己这个儿子离开长安。
因为自己是礼部侍郎,家中又是李世民的宗亲。
要说突然离开长安吧,也不合适。
所以这段时间李孝恭这个做爹的一直怂恿自己去闯祸。
只有闯祸了,闯大祸了,才能就驴下坡让李世民罢黜自己的官,也可以名正言顺地赶出家门前往河间郡封地,了却余生。
每每想到这里李崇义就心情复杂。
正要出门就看到家门前站着一个人,大雪天的对方带着斗笠。
“你是许敬宗?”李崇义看清问道。
许敬宗拿下了斗笠,拿出一张字条说道:“这是县侯让在下带来的,说是会用到,还请替太子多说几句话。”
李崇义接过字条,看着古怪的许敬宗离开。
又看了字条的内容,李崇义一脸凝重。
莫非你李正真料事如神不成。
李崇义小心翼翼地收好字条,拿着笏板走向承天门。
承天外不少官员都是缩着脖子,双手揣在袖子里,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等着宫门打开。
昨夜又下了一夜的雪。
这雪已经连下十天了还是没有要停的迹象。
李崇义呼出一口白雾,等到宫门开了。
朝臣们都加快走入太极殿。
太极殿内,群臣都站在自己的位置。
李世民准时而到,朝会开始。
三省六部汇报完事情之后。
魏征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老臣听闻当今太子行商人之事,一国储君怎能如此自降身份。”
又有言官说道:“陛下!臣得知此事还是泾阳县侯怂恿的。”
程咬金听着群臣三言两语议论,大声说道:“你们有证据吗?”
“长安周边数十个村子的人都是人证。”
言官信誓旦旦说道,看来这件事坐实了?
平时什么事情都可以多讲几句。
可是事涉太子,关于皇子的事情,程咬金心里门清儿,这种事情不能瞎掺和。
叫一嗓子也只是帮太子说一句话,一句就够了只要陛下听到就好。
程咬金是个聪明人,讨好上级这种事必须要做,可这种事情不能多掺和。
皇子的事情掺和多了是要出大事的,接下里程咬金保持沉默,听着群臣三言两语,巍然不动。
此刻他只想着快点退朝,窝在家里的暖炕上,吃着零嘴喝着酒水看歌姬跳舞,嗯!甚善。
李崇义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太子无过。”
“哦?是吗?”魏征说道:“洗耳恭听。”
李世民看着好奇,平日里低调的李崇义都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