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辽南的旅途上,刘浩然他们也没有浪费时间,而是主动跑到船上的各个岗位去学习。
以水师发展起来的金州军对操船技术非常重视,幼军营里就有专门的航海课程,并且每年都要到海上学习一段时间,以便掌握航海的知识和技术。
海上行船是一门技术活,特别是船长、大副、测量员、炮手等技术型船员更是不可或缺,偏偏这些技术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独当一面。
随着金州军的快速扩张,对于技术型海员的需求与日俱增,有时候甚至会出现船等人的现象,可见技术型人才的短缺。
金州军一直在大力加强对技术型船员的培养,除了开设专门的培训学校,还鼓励现有的技术人员带徒弟。每带出一名合格的徒弟,金州军都有相应的奖励。奖励的形式多为奖金加提高基本薪酬待遇,可以说非常的实在。
所以那些海员们对于带徒弟和自我学习的热情非常高,因为每下水一条新船就意味着一个机会,那些技术过硬的海员们可以马上得到高升的机会,待遇得到大幅的提升。
好为人师的海员们并不排斥刘浩然他们的请教行为,他们在教学的同时乐得将手头上一些不重要的工作交给刘浩然他们,自己还可以轻松一下。
男孩子们的热情在船只上、在大海上,女孩子们的兴趣则截然不同,她们喜欢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交流着彼此之间知道的八卦,说着一些女儿家的悄悄话。
刘浩然他们的船在中途停靠朝鲜的木浦港进行补给和修整,让这些少年们有了一睹朝鲜风貌的机会。
虽然济州岛也有不少的朝鲜人,但是他们来到济州岛之后基本都分散开了,并没有形成居住区。而且为了融入济州岛的生活,他们全都开始汉化,朝鲜特色正在逐渐减少。
只有在济州岛的乡下,还能看到一些的济州岛原住民村落,那是当初鲁若麟占领济州岛之后留下的朝鲜人。
为了同化这些朝鲜人,金州军在这些朝鲜村落大力推广汉语教育,并推广汉话。即使一些年纪大的人无法彻底忘掉自己的朝鲜人身份,但是下一代的朝鲜人很可能就会更加认同自己的汉人身份了。
后世日本人也曾想要同化朝鲜人,但是并没有完全成功。根源在于日本是以侵略和强迫的方式同化朝鲜人,反而激发了朝鲜人的民族意识。
但是朝鲜与明朝的关系不是日本可以比的,从心理和感情上朝鲜人更加认可大明,对汉文化更是非常仰慕。那些朝鲜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学习汉字和汉语的机会,一个个都兴奋得不得了,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什么民族同化问题。毕竟这个时候朝鲜官方的文字都是汉字,老百姓也自然觉得学习汉字是非常高大上的。
木浦港因为是金州军南北航线上的重要中转站,受金州军的影响非常大。
这里的码头区几乎全部是金州军主持修建的,负责运营的也是金州军的人。而且码头上常年驻扎着五百人的金州军“保安队”,以护卫木浦港的安全。
“保安队”虽然不是正式的军队,但是训练和装备几乎与金州军没有什么两样,之所以叫这样的名字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参考朝鲜军队的战斗力,五百人的“保安队”足可以在木浦周边横着走了。
按说以朝鲜与金州军目前的关系,双方之间应该剑拔弩张才是。不过因为木浦地处朝鲜南方,女真人很难管到这里,加上巨大的利益驱动,朝鲜对于木浦与金州军的往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不知道,极少在朝廷上提及。
贸易的繁荣使得木浦港的码头区非常繁华,各种商号、店铺鳞次栉比。港区的规划非常有金州军特色,整齐、宽敞、干净,治安也非常好,比不远处的木浦城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
金州军的强势也表现在港区的行政权上,朝鲜方面完全插不上手,任由金州军在港区行使权力。
也是如今的人们没有租界的概念,否则木浦的港区就可以看成是金州军在朝鲜的租界了。
不过朝鲜方面好像并不怎么在意金州军的这种侵权行为,连女真人的附庸都做了,区区一个木浦港交给金州军去管理又算得了什么。何况金州军在木浦港的存在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极大的繁荣了木浦周边的经济,为朝鲜官府带来了非常多的税收,也为朝鲜的那些大家族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要不是朝鲜现在的处境尴尬,这样的租界朝鲜恨不得再多几个才好呢。
金州军在港区除了建立补给基地、货物交易中心、仓库、商铺,还建有一个巨大的学校,专门教授朝鲜人汉字和汉语。
这个学校上学不但不要钱,还发衣服、管饭,让木浦周围的朝鲜人为之疯狂,都争先恐后的将自家的孩子往学校里送。
在师资力量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金州军依然派出了大量的汉人教师来学校教授知识。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这些教师们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宣传金州军的强大与富庶,偷偷的给这些孩子们洗脑。
这样的行为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但是时间长了,这些朝鲜孩子就会心向金州军,希望为金州军效力的,为以后金州军吞并朝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为济州岛的经济极度发达,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优越,不少知道济州岛情况的朝鲜人开始主动往济州岛跑,造成了朝鲜南部人口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