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若麟将消息说给郭建初和骆养性听,并告诉他们粮食不足,就是想给他们造成一种粮食不足,先到先得的错觉。
为了能够换到足额的粮食,想必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将人尽快送到天津去,生怕别人也得到消息提前将粮食换走了。
有了竞争的压力,鲁若麟就可以提前把这些流民拿到手送到辽南去。而且有了这样一个前提,后续如果粮食不足了,降低交易的价格也就顺理成章了。
顺天府衙门的行动力还是可以的,上下一起发动起来之后,很快就将城里的流民组织了起来。每个流民都分到了几个大大的炊饼,并告之他们顺天府将把他们护送到天津去,那里会有人给他们饭吃,给他们工作。
至于发给流民们的炊饼,都是衙门找当地大户借粮做的,而且都写了借条,承诺半月内归还,并加五成归还。
面对强势的衙门,大户们也不好得罪。好在有借条在手,而且利息非常可观,大户们还是把粮食借出去了。
更何况上门借粮的官员们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归还,并且暗示衙门里的老爷们只要是家里有余粮的全都借出来了,绝对是难得的发财机会。但是问到具体的原因时,一个个都是讳莫如深,神秘得很。
顺天府衙门是下了封口令的,对外一律说是为了明天的献俘仪式,将京中流民另行安置。一些不明就里的人真以为顺天府是为了献俘仪式清理京师,那些头脑聪明的就非常怀疑顺天府这样做的目的。
在顺天府开始行动的时候,锦衣卫衙门也派出了很多信使前往京畿各地,让当地的锦衣卫部门组织流民送往天津,赚些粮食。
顺天府和锦衣卫这样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内阁,他们对顺天府花这么大的代价将流民送出去表示疑惑。更重要的是,顺天府衙门并没有找朝廷诉苦并讨要钱粮,这很不正常。
只有杨嗣昌心里跟明镜似的,只要把流民和天津联系在一起,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猫腻。
杨嗣昌将鲁若麟的粮食换人口计划对内阁里的诸位阁老一说,大家就明白顺天府这是要截朝廷的胡了。
同时一个个腹诽鲁若麟厚黑,居然推出顺天府、锦衣卫与朝廷打擂台。
虽然粮食并没有便宜外人,但是在朝廷和在顺天府手里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说得不好听一点,真到缺粮的时候,内阁向顺天府讨要粮食都要说好话,而且给不给还要顺天府说了算,是完全没有主动权的。
原本已经将那些流民当做自己碗里菜的杨嗣昌见被顺天府截了胡,怎么可能坐得住,马上派人去将郭建初叫到内阁来。
到顺天府衙门送命令的吏员并没有见到郭建初,郭建初早就料到朝廷会来找他,已经跑到外面下基层去了。
忙活了半天眼见第一批流民顺利出城,郭建初才出现在了内阁吏员面前,然后不紧不慢的来到了内阁。
对于郭建初姗姗来迟杨嗣昌一点都没有生气,似乎早有预料。
“下官参见阁老。”郭建初给杨嗣昌行了一个礼。
“忙完了?流民送出去了吗?”杨嗣昌手上的笔还在批阅奏折,并没有停下来,语气平淡的问道。
见瞒不过杨嗣昌,郭建初也有些尴尬,讪讪的说道:“第一批已经出城了,后面的估计也块了。”
“速度不慢啊。鲁若麟给你承诺一个人换多少粮食?”杨嗣昌终于放下了笔,直接将郭建初的目的戳穿了。
“一个人三百斤,去得晚就只能换银子。”既然已经说开了,郭建初反倒不害怕了,直接说出了鲁若麟开的条件。
“哦?居然没有降价?”杨嗣昌原本以为鲁若麟怂恿郭建初抢在朝廷前面送流民是为了降价,没想到居然和给朝廷的价格一样。
“不过如果去的晚了就没有这么多粮食了,要么降价,要么只能拿银子。”郭建初又补了一句。
杨嗣昌这才明白,难怪郭建初这么积极,说白了还是怕换不到足额的粮食。
如果鲁若麟真的粮食不足了,即使没有三百斤,只要价值比五两银子高,那些后来的人还是会愿意换的。
大家都这样想的话,肯定要抢先把人送到,而且还会像郭建初这样尽量瞒着别人。
简简单单的一个手段就将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鲁若麟不愧为奸商一枚。
“不管是谁,换到的粮食和银子必须上交一半给朝廷。”既然顺天府擅自行动了,让朝廷一下子处于被动,杨嗣昌不介意强势截取利润。
“阁老,这是我们顺天府换到的粮食,为什么要上交朝廷一半?”郭建初不乐意了。
“就凭那些流民是我大明的子民,就凭你们施粥的粮食多半都是朝廷给的。如果你不满意,我随时可以让京营送这些流民去天津,或者下令鲁若麟那些粮食只能交由朝廷分配,你觉得怎么样?”杨嗣昌虽然语气平淡,但是句句都打在了郭建初的命门上,让他无力反驳。
“如今朝廷有多缺粮你又不是不知道,能够分一半给你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这还是看在你积极送流民去天津的份上,否则断不会分你这么多的。一切要以大局为重。”杨嗣昌神情严肃的说道。
面对强势的杨嗣昌、杨阁老,郭建初根本无力反抗,只能认命:“下官明白了。”
不过好在也还有一半的收获,也是一笔丰厚的收入。
“不要觉得吃了亏,这个命令不光针对你一个,所有送流民去天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