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让心中暗笑,脸色肃然的压低声音说道:“大帅勿忧。只要我军主力尚存,其他都可舍弃。如今粮草物资已失,军中很快就要断粮,而元军越来越多。为今之计,只有断尾求生,以图来日。”
“没了军粮,这几万新兵只能抛弃了。然后大帅率领头陀军进入山中,直接往北,离开福建,去仙霞山,占据仙霞关,养精蓄锐。等时机一到,则可北下江浙,或西去江西,不比窝在福建好?”
黄华想了半天,发现竟然想不出比陈让更好的主意,只好点头采纳。
“好罢,也只能如此了。”黄华苦涩无比的说道。
当下,黄华火速将头陀军将领传来,下令头陀军不顾一切的进山转移。
至于几万新兵,黄华已经顾不上了,他没有那么多粮食。
但黄华还没蠢到告诉新兵,说抛弃他们的话。而是传令让他们原地列阵,吸引元军,而他率领头陀军去夺回大营。
就这样,等到两万头陀军开拔离开,新兵们都没有怀疑。他们只希望大帅尽快夺回大营,好让他们好好修整一下。
他们万万想不到,竟然被抛弃了。
黄华率领两万头陀军,携带着仅存的一点军粮,趁着夕阳往大山而去。
可是紧接着,数千元军骑兵就尾追而来。
头陀军只顾撤退,士气低迷,顿时被元军骑兵冲的溃不成军,只能跟着黄华的骑兵乱糟糟的往山中逃。
最后,黄华仅仅带着一万多头陀军,一头扎入大山。
直到此时,三万新兵才知道被主帅抛弃了。顿时军心大乱,好不容易列好的军阵,立刻崩溃了。
于此同时,占领黄华大营的元军从北压来,李洛率军从南逼来,而追击黄华回来的四千骑兵,也轰隆隆的开到。
竟是被三面围堵。
李洛看着已经乱成一锅粥的黄华新兵,传来道:“传本堂令,投降不杀。”
新兵群龙无首,战意全无,又没有盔甲,训练也不足,又被主帅抛弃心生怨愤,除了投降缴械,已经别无出路了。
“平章大官人有令,只要乖乖投降,便饶了尔等性命,只罚半年劳役!”
等到劝降的人过来喊话,两三万新兵没怎么犹豫就纷纷放下长矛投降。
李洛来建宁仅仅一天时间,就用偷营计瓦解了黄华的数万大军。仗没打多久,双方也没死多少人,但的的确确就是一场大捷,比李洛想到还要顺利。
这就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么?
“恭喜中堂立此大功!中堂算无遗策,末将真是望尘莫及啊。”
“此战我军以寡敌众,却胜的如此轻松,全赖中堂指挥有方啊!”
……
几个管军总管纷纷说道,虽然的确有拍马的意思,但也真心佩服。
李中堂从开始的未雨绸缪,暗中秣兵历马,到雷霆出击,先以骑兵疲敌惑敌,再分兵偷营,釜底抽薪,最后不费吹灰之力击溃黄华大军,事后看似简单,可是每一步都很讲究,这岂是容易的?
虽然走了黄华,没有尽了全功,但已经是很拿得出手的军功了,他们自然都有好处。几人忽然想到得罪李中堂的漳州军总管汪钺,不由心中很是快意。
这个功劳,汪钺本来是有机会分润的。可是现在,和他没关系了。
他们哪里知道,李洛这仗打的如此轻松,并不是他算无遗策,而是黄华的兵力,部署,意图,对他根本不是秘密。
双方的情报信息完全不对等,怎么打?
倘若没有情报,到现在他可能还没收到黄华反元的消息。等他汇合诸位路兵马,估计黄华已经扩军十几万,主动大举南下了。
没有情报,李洛知道黄华大营藏在哪里?就是盘问附近百姓,一时半会也未必能搞清楚。
此战更加让李洛认识到,没有克制蒙古铁骑的手段,万万不能仓促起兵,不然就是找死。以骑兵为主的元军,可不是以步兵为主的清军那么好对付。
黄华就是个例子。
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火器兵,才能起事,这是他造反的铁律。
…………
“建宁州达鲁花赤兰札台,见过平章官人!平章官人一来,就大败狼羔子黄华,真是我大元名将!”
“下官建宁路总管王乾固,见过中堂!”
李洛俘虏黄华新兵后,建宁州城的达鲁花赤和总管,一起率领属官出城迎接。
就是身为蒙古官人的兰札台,态度都比较恭敬,更别说王乾固等汉官了。
毕竟,是李洛以平章之尊,亲自率军及时到来,才解了建宁城破之危,救了他们的性命。
晚上,兰札台和王乾固等人设宴款待李洛和诸将,席间谀词如潮,马屁不绝于耳,李洛自然一一笑纳,宾主其乐融融。
酒过三巡,李洛停杯问道:“左丞官人萨普勒,为了补齐税款,以及众官福祉,安靖地方,正在解决流民之患。如今这建宁路,流民可干净了?”
王乾固笑道:“左丞官人此计甚妙,如今建宁路流民几尽。”
李洛再问:“可有闹事么?”
王乾固道:“那时,他们吃着官府的粮食,下官等人不时去流民营安抚,他们哪里会闹事?仅有的几个害群之马,也早早办了。也幸亏将这些流民送到海外,不然此次黄华起兵,声势必定更加浩大。”
李洛了解到这些官员的心态,就更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