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洪流微澜>第二百六十二章 收复宁波

邹汉勋把刘韵珂的要求发回暹罗,这让谢绾和宋插犯了愁。宁波作为英军目前占据的最大城市,岂能轻易放弃。

为此谢绾和宋插、东印度公司武装力量指挥官布鲁默聚在一起,多次推演如何进攻宁波英军,但结论都是失败。毕竟敌人是数量上多两倍,且军事素质远高于南洋军的军队。

另外,谢绾还敏锐的感觉到,宋插不愿意冒险。

以南洋军的武器,偷袭英军虽说没有十足胜算,但给英军造成骚扰是不成问题的,没准儿就能寻找到突破机会。宋插却在推演时,千方百计的放大损失的估计,这让有多次夜袭经验的谢绾觉得十分不爽。

谢绾表面上不吱声,心里起了波澜。这宋插本来是兰芳的总长,只是流落在莱茵成了谢绾的跟班儿。如今回到他的地盘,明面上,他还是听命于谢绾,但从目前的态度来看,这家伙存的私心还不小。与谢绾的上下级关系隐隐然变成了合作关系。

这让南洋军的调用,以及与华商的关系更加复杂,未来南海局势也更加难以捉摸——到底是谢绾利用宋插,还是宋插利用谢绾,还很难说。

好在,郭士立发来的一份情报打破了这种各方关系牵扯不清的僵持。

郭士立称,英军为了集中兵力实施“扬子江计划”,将从宁波主动撤军,时间定在五月初。这倒是给南洋军提供了一个捡便宜的机会。

于是谢绾和宋插商定,继续跟进这个情报,争取拿到英军准确撤离时间,然后提前打个埋伏,送送英国人。

英军预计于5月7日开始撤离宁波,从浙东收缩兵力。

提前几天得到消息的南洋军,向清军钦差大臣奕经提交了个偷袭方案。

此时的奕经想和谈,英国人根本不理会,想打,没人敢出战,皇上又天天催尽快解决战争,正像风箱里的耗子,两头受气,没想到还有人敢主动请战,马上大笔一挥,同意出战。

于是南洋军像模像样的准备起来,然后迅速从杭州向宁波方向移动。

5月7日上午,南洋镇新总兵谢桂芳用望远镜发现宁波城英军开始从东门码头陆续上船,便开始“大举进攻”。

一时间,炮声、枪声,霹雳啪啦震彻云霄,把正在有序撤退的英军吓了一跳,连忙让断后的英军戒备。

但没多久英军就发现,这只清军根本无意攻城,仿佛只是在送他们出城。于是也懒得理会,只是象征性放了几炮,继续上船离开。

就这样打打停停,五天后,英军全部登船撤离。

南洋军看对方连炮台也熄火了,知道已经基本撤退完毕,立即发起“总攻”,蜂拥而上开始夺取炮台和城门。

这种战斗自然是大胜的,到傍晚,南洋军已经“攻下”西门,然后向杭州大本营报捷。

杭州旋即令南洋镇就地驻守宁波,加强防备。

另一边,邹汉勋趁着捷报已到杭州,赶紧再次拜会了刘韵珂。

刘韵珂此时也得到了消息,还惊讶于南洋镇说到做到收服了宁波。一见邹汉勋,立马爽快的答应兑现之前的承诺。

前面说到此人不仅办事结实,为人也很是通达,他在奏折中大谈海外贸易的好处和以藩制夷之策,把南洋镇提出赐香港、五口通商的要求多番润色,变成了一个利国利民还与洋人为善的方案,写成一个奏折,当天就向京师发出,同时还给通政使的关系去信,确保奏折能顺利到达皇帝手中。

宁波是收回了,但清军马上就面临更大的危机。

5月17日,英军舰队离开甬江口外黄牛礁海域,开始向长江口集结。

5月18日,英军攻陷乍浦,清军驻守在乍浦的八旗官兵和乡勇死伤一千五百余人,平民死难一千五百余人。副都统长喜身负重伤,撤退至嘉兴,不久不治殉国。

此役英军损失六十余人,第十八皇家爱尔兰团军官汤林森中校在天尊庙战斗中“颈部被清军击穿阵亡。”英军占领乍浦后,在乍浦逗留休整十天,期间几乎将该城焚掠一空。

耆英在乍浦被占后立即向清廷奏报乍浦失陷经过,力陈“舍羁縻之外无他策”,主张求和。

道光皇帝面对两份奏折,一份是宁波大捷,南洋镇两战皆显示出其堪用;一份是上海失守,请朝廷议和,变得犹豫焦灼起来。

不过刘韵珂的奏折倒是让道光帝心里豁亮了一些——他是比较信任刘韵珂的,对刘韵珂的透彻分析甚觉在理。

原来洋人此前提出的五口通商也不都是坏事,若是南洋镇能够边打边谈,最后坏事变好事也不错。

于是他下定决心,一方面准备和谈,重新起用主张议和的伊里布,并送还乍浦之战中俘获的黑白洋兵十六名,以示和谈诚意;另一方面让奕经全力支援南洋镇,争取再打几个胜仗,以实施剿抚并举之策。

但英军对清廷的和谈诚意置之不理,于5月28日开始全部登船北驶,6月8日抵达长江口外的鸡骨礁一带集结,并探测航道,侦察沿途清军设防情况,准备继续进攻吴淞口。

此时吴淞口守军约万人。英军以五艘军舰进攻吴淞炮台。6月16日晨,战斗开始,两小时后,两江总督牛鉴遁走,“所督诸军皆尾而溃走”。英军遂乘势大进,占领炮台,江南提督陈化成殉国。

吴淞口失陷后,该地区的大小火炮大部为英军所获。这些火炮中,不少装有炮车和简单的瞄准具。英军对其中某些火炮质量的改进,甚感惊讶。评论:“自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二章 收复宁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