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看热闹的时候,八阿哥也走过来向张英施了一礼,依着胤禛的称呼,笑道:“恭贺老师添孙。”
张英这才注意到八阿哥也在这里,又慌忙拜礼。
八阿哥亲切地说:“老师不必多礼,私下里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讲究。老师若是太客气,我们反倒是不安了。”
张英的五个儿子,除张廷璐之外,当的都是官差。是以,他们摆宴席,张英从来不露面。这次张廷璐再三跟他说,没一个当官的,全是生意人,他才趁着天色尚早人少,过来看看。
结果遇到了两位阿哥。
有两位阿哥在这里,估计用不多久,就有官员闻讯而来。
张英想赶快脱身。
“四王爷,八贝勒爷,你们在这里忙着。家里有事,我来找老二媳妇。”
张廷璐知道这是他老爹的借口,当年因太子的事辞官,一直耿耿于怀,觉得自己的一世英明栽倒在晚年,窝在家里,不出门也不见客。
这次遇到了两位态度极好的阿哥。
兴许能宽宽老爹的心。
于是走过来说;“改时间再办了。难得聚在一起,天气又好,不热不冷的。老爹,您和四爷八爷去楼上喝茶。”
胤禛接话:“去偏厅里吧。”指了个店伙计,吩咐道:“去北厅摆一张大桌子。”
八阿哥笑着说:“老师家里有什么事?我着人过去办。”
张英急忙说:“不是什么大事,不麻烦八贝勒了。”
张廷璐看他老爹站在那里迟迟不动,迈不动腿的样子,上前搀了他的胳膊往门口拉,“进屋了,别站在这里挡别人的路。”
这时,苏樱走过来,微低了一下身,说道:“张老师好!伙计去沏您喜欢竹叶青茶了。”
再坚持离开,就失了礼节。张英只得随着他们往屋里走。
店伙计的手脚很麻利,在他们走到南厅之前,就已经把两个长方形的桌子拼合在了一起。张廷璐刚要吩咐说,换圆桌过来。
圆桌不分主次啊,不用为主位纠缠了。
胤禛已经连拉带扯的把张英摁在了主位上,“老师坐在这里不许动,有事您吩咐别人去做。”又对八阿哥说,“老八在这里陪老师说会儿话,我去帮老三接客。我们中午一起在这里用饭。”
对张英仍有些不放心,语重心长道:“年龄大了,就要听晚辈们的话,别添乱。安静地在这里坐阵就行了。外面的事,都交给我。”
张英刚想站起来。又被胤禛摁住了,“老师不听话了啊。”
张英:“”明明是一句不算尊敬的话,听着却是十分舒心。张英稍一思索,便知道了原因。他老三就经常用这样的语气跟他说话。
张廷璐哈哈笑,“老爹啊,您这样的倔脾气,就该遇到四爷这样的行事作风来对付。”
苏樱从伙计的托盘里,端了竹叶茶,分别放在张英和八阿哥跟前,笑呵呵道:“里面加了生地黄和白砂糖,清心养肺,老师您尝尝怎么样。”
张英点头:“谢谢苏姑娘。”
胤禛冲苏樱招手,“走了走了,没看到有客人来了嘛。”
张英接话道:“你们去忙吧,不用管我了。”
张廷璐一看他老爹稳坐泰山的模样,暂时是不会再提出离开,对八阿哥说:“八爷,有事您叫我。我过去了啊。”又对张英挥了个手。
这时候,胤禛和苏樱已经走到了拱门处。他歪头,凑在苏樱耳边,说:“为了帮你减轻负担,我才努力的讨好他。你的张管事是个孝子,他心甘情愿多干活,你就会省心。”
凑的太近,说话时呼出的热气,扑在她的耳朵上。
苏樱往一边趔了趔身子,看了胤禛一眼没答话。
胤禛又凑过来,低声问:“你脸红什么?”
苏樱快走几步,对刚进门的中年人说话:“崔掌柜来了。昨儿个三公子还提到您呢,说您这次供的苹果又大又甜。”
崔掌柜朝胤禛揖了一礼,“四王爷好。”又朝苏樱揖了一礼,“东家好。”
胤禛跟上来问苏樱:“宫里的苹果是崔掌柜供的?”
苏樱:“”迟疑了片刻,应话道:“是。崔掌柜老家是山东的,除了苹果之外,还做着瓷器生意。人很厚道。”
崔掌柜跟苏樱说过话,曾提过一句瓷器的事,没想到还记得他。更没想到四王爷注意到他,激动地道谢:“谢东家夸奖。草民要感谢东家采购我们的苹果。能进皇宫入贵人们的口,是我们烟台人的荣幸。”
胤禛接话道:“崔掌柜是烟台人啊!离京城一千多里,苹果远途运送过来。辛苦你了。”
苏樱:“”
四王爷这么体贴,崔掌柜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搓着手说:“不辛苦不辛苦,四王爷忙国事,才辛苦。”
胤禛问:“你走的旱路?”没等崔掌柜接话,又说:“从烟台走海路转河道到天津,从天津再走运河到京城。这样省力,路上也没那么颠簸,少损失一些。”
崔掌柜连连点头:“四王爷指点的是,草民没想到呢。”
苏樱:“”瞎指点。谁不知道水路好,又快又省力。可是那段海路需要大船又要防海寇,损失一趟货物,误了供货期,得不偿失。
胤禛说:“我给你介绍个人,工部的薛郎中。正在建的东陵用的是山东出的地砖,每月至少有两趟船来京城,你跟他商量一下,搭搭船。”顿了一下,又说:“你付他船资。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薛郎中也乐意。噢,对了,你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