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有时比坚持更困难,对此时的丽来说就是如此。
丽并不是图南国人,她的家乡在遥远的北国庆延,还不是庆延的核心地带,只是外围的一个偏远的部落而已。
庆延是在马背上建立起的国家,是上万个部族的庞大联合。
对原本松散的北方诸族来说,天时对草场和畜牧的影响大过了一切。绝大多数部族都是居无定所,靠着游牧维持着生计。少数人口众多军力强盛的部族尚且还有机会靠着掠夺一些小国来获得额外的补给。但南方复杂的地形毕竟不利于骑兵的发挥,这类作战也都局限于小打小闹,难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战果。
更令北方人绝望的是,东洲大陆的极北是一片辽阔的冰原,而西北方又有绵延千里的裂脊山脉隔绝。除了南下开辟新的土地,他们别无选择。
看着南方众多的国家享受着丰饶的土地,北方诸族再也坐不住了。
既然单一部族的力量无法真正地深入南下,那便集结整个北方的力量。
联合,然后南下,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也是马背上的子民走出穷困的唯一途径。
但联合必然要面临利益分配的问题。全新的联合国家,哪个部族来做主导?权力如何分配,领土如何分配,南下的战利品又该如何分配?
对那些有实力有威望的大部族来说,立国自然是好处众多。权力更集中了,资源的调配也更加有效率。可对于一些中小部族来说,联合其实就是变相地被吞并。若是不能再一开始制定详细的法案保障自身的利益,等到联合之后,必将被大部族吸收同化。他们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中小部族实力虽然有所不如,但毕竟数量众多,几个大部族也难以忽视他们的存在,毕竟谁也不想南下征战的时候自家后院失火。
种种复杂的问题摆在眼前,本就不善政事的游牧民族一时半会也找不出一个能令所有部族都满意的方案,联合的事也一再地被耽搁。
最终有人提议,既然所有人都不愿放弃属于自己的利益,那便请神明来裁断好了。而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所有部族领袖的认可。
于是参会的部族便一起走上了北方人心中的圣山——大雪山,恳请大雪山之主作为联合的见证人,来为他们制定联合的最终方案。
大雪山上住着冰原之神的后裔,这是每个北方人都知道的事情。这位神明也是北方人心中唯一的信仰。让侍奉冰原之神的神仆通过神谕来为大家指点迷津,自然也不会再有人有什么怨言。
大雪山内的神仆考虑了很久,最终还是答应了部族们的要求,愿意出头牵线,建立统一的国家。但也向部族们提出了三个要求。
首先便是,大雪山的山主即为庆延国的国君,也是整个庆延说一不二的至高存在。国君不会随意地干涉各个部族的内政,但每个部族都必须竭尽全力为其效力。
其次,庆延国建立以后,除了几个人口规模较大的部族以外,其余部族均按照地域重新整合划分立省,在中心地带建城定居,并由大雪山给予全新的封号。
最后,每省每年都必须向大雪山进贡一定数量的女童。具体数量根据各省人口规模进行调整。
对北方诸族来说第一点自然没什么问题,他们原本便是信奉冰原之神的。原先神仆不插手人间之事是为了彰显自己超然的地位,而现在既然北方人希望神明来带领自己走出困境,便必须做到绝对的忠心不二。
第二点虽然一开始有些不解,一些中小部族也提出了异议,但大雪山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一旦联合成新的国家,首先一步要做的就是消除原本的部族意识。大家都是庆延国人,而不再是某一部族的子民。新的国家必须是凝聚一心的整体,决不能给任何异心滋长的空间。而重新按地域划分省城,就此定居,也是为了给各个原本往来甚少的部族提供一个相互磨合沟通的空间。管理起来方便,有什么困难也可以抱团取暖。
至于最后一点,大雪山表示,冰原之神的神仆大多为体质阴寒之人。神仆的数量越多,能够接受到的神谕也就越完整,越清晰。因此需要部族提供大量的女童供大雪山进行筛选和培养,从而加强冰原之神在人间的影响力。
所有部族没有考虑太久,大雪山方面的说辞有理有据,提出的条件也并非不能接受。对大部族来说,大雪山承诺立国之后仍旧以几大部族作为王室的主导,南下斩获的土地和资源也优先分配,他们没有什么可挑剔的。而对小部族来说,大雪山提出的全新制度也侧面保障了他们的存活。尽管居住在一个全新的城池,但小部族们大多还是可以保证自己的编制完整。这样就在得到了庆延国统一保障的同时,免于被吞并的命运。小部族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对他们来说,只要能够传承生存下去,就已经足够了。
双方利益终于达成了一致,庆延国也就此诞生。这制度也就此传承了千年之久。
直到大雪山诞生了一位野心勃勃而又天赋异禀的的雪山之主。
徐北寒举全国之力攻打东洲第一强国文景,却被太白剑仙一人一剑御敌于都城之外。如此惨败自然让大雪山在北方人心中的威信大打折扣,而几大部族之中偏中原血统的白家也就是在那时候异军突起,偷偷联合几大部族,趁着徐北寒重伤之际,一举篡位成功,将大雪山一脉赶出了庆延的皇庭,登基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