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死后,杨恭在家中守孝三年之后,才去北京任职。担任几年之后,就卸任回家了。
毕竟这个官职,并没有什么进步空间,而是荫官所去之处。杨恭如果一直霸占着反而容易让人嫉恨。
回家之后,杨恭上仗着杨荣的余荫,下靠着自己也是致仕官员,在建宁府之中,也算是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了。
只是这毕竟与杨荣在的时候,是天地之别了。
杨恭倒是很明白,自己不如父亲,但也想维持杨家家门不坠,于是他积极参加地方事务,比如这一次建宁府被围,杨恭就破家为国,捐献了不少钱财,还将杨家子弟全部编入民夫,登城固守。
当然了,杨家乃是大户人家,那一个子弟身边都是有好多家丁护卫着,危险并不多,但是资本却捞够了。
这一次贼乱过去,想来地方官不会不对杨家有所回报的,比如点几个子弟当举人。
之前杨家是不在乎多几个举人,少几个举人的。但是却已经不是宰相门庭了。
杨恭与杨信都是在宫中当值,不敢说多熟悉,但都是见过面的。
杨信这才想起来,故大学士杨荣的家乡就在建宁府之中,也不多问,直接说道:“城中局势如何?”
杨恭说道:“并不乐观。”
如果乐观的话杨恭就不会亲自冒险出城了。
杨恭作为地方士绅之首,与建宁府知府一并成为守城的两个核心。没有必要的话,他是不会亲身犯险的。
他这一次出来,是带着使命而来。
“城中只能两个卫士卒,前番入山剿匪已经死伤殆尽,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不堪一用,这一次能守城守到今天,全是依靠民夫百姓,还有城头的大炮守城。”
“但是城中火药数量不多,前番用得多了,很快就要消耗殆尽了。”
“到时候,城头没有火炮。只需几个悍匪上城,全城就崩溃了,我此来就是请援军速速入城,迟了恐怕就不用入城了。”
杨恭之所以亲自出来,却是因为杨荣的面子大,他想借先父的面子来说服援军将领。
只是却是自己的熟人,杨荣的面子就不用搬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