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科幻未来>哥就是个兵马俑>第19章 皇陵探秘(一)

说句实在话,从昨天到现在,汪然的一系列勇敢行动堪称英雄,可以说是可圈可点了。

汪然不好意思的说:“谢谢你。晓篆,刚才我在想,虽然天气有些异常,但是我们不怕,等会咱们带好雨具,还是到周围勘探一下吧,免得把时间浪费了,你说呢?”“好,我同意。”秦晓篆紧跟着点了点头。

说干就干,二人随即收拾好东西,把帐篷门口和四周用石头压了个严严实实,晚上还要回来安歇,大本营可不能有什么闪失。

汪然把刀子和其它用于防身的器械带好,这次不用再背着两个行李了,秦晓篆只是带了一些女孩子必备的东西和药品,两人说说笑笑的走下了土埠子。

等来到埠子下面,汪然才想起陷阱还没有收拾好,万一这期间有人经过,不慎掉进去受伤了咋办。想到这里,他还是有些后怕,让晓篆先等一等,自己赶紧去寻了几段树枝,横七竖八的摆放在陷阱上面。如果有人来了,知晓此处有异,肯定会绕着走路,也就无须担心人员安全问题了。

为了确保外出期间此地安然无恙,汪然还是有些不放心,他又转了一圈,寻了一块木板,拿出记号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然后在通往土埠子的必经之路口安插牢固。你可能要问了,写的什么东东?原来汪然在上面写的是“此地已经有人暂时借宿,请勿打扰,谢谢合作。”

受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西安地界民风淳朴,人心善良,太平盛世,几乎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程度。只要标明了有人在此,当地人是断然不会去打扰的。

忙完了这些,汪然才感到如释重负一般,咧开嘴冲着秦晓篆笑了笑,略带歉意的说:“晓篆,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没事,还是你心细,想的周到。这下子,咱们外出就更放心了。”

“嗯嗯,咱们走吧。”汪然在前面开路,秦晓篆紧随其后,两人一起往秦始皇陵地的方向走去。

这个时候,已经快十点钟了,看看天上,还是没有出太阳的迹象。天色阴沉的厉害,那些黑云,愈发浓密了,仿佛用力一攥,就能攥出水来一样。

从他们昨晚居住的土埠子到秦始皇陵地,也就是几公里地的样子。经过一夜休整,他们早就恢复了旺盛的精力,在正午之前,他们赶到了陵园的外围。

根据后来的考古资料记载,秦始皇陵共发现10座城门,南北城门与内垣南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坟丘的北边是陵园的中心部分,东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东西两侧还并列着4座建筑遗存,有专家认为这是寝殿建筑的一部分。

秦始皇陵集中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结构殊特。2010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园的内城西北部勘探发现了一处长方形的十进式院落的庞大建筑群,犹如紫禁城,总体上南北长690米左右、东西宽约250米,面积达17万平方米,为京都紫禁城的四分之一。

这处规模庞大的宫殿建筑群,虽然仅仅保留下了墙基部分,但其格局基本完好,对研究人类古代皇宫史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参考作用。

根据考古考察,陵园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佣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千米。

据现场勘探,以及对墓道兵马俑位置的综合判断,专家认为,秦始皇陵的朝向为坐西向东。

这又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作为华夏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天下的始皇帝——秦始皇帝陵,却采取了坐西向东的格局,到底这里面蕴藏着的什么不为人知的奥妙和玄机,如同迷雾一般的众多历史谜团都留待后世去研究探索。

后世从事历史领域研究的学者数不胜数,但是至今仍然莫衷一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相对准确的,可以普遍令人信服的结论。

坚持秦人起源于东方的学者,如何汉文在《嬴秦人起源于东方和西迁徙情况初探》的著述中所论,秦人是上古时代在齐鲁淮海一带的氏族部落,发祥地在今山东境内的莱芜泰山附近一带。他们认为由于东方是秦人祖先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地方,对东方怀有特殊的感情,因而采用面朝向东方的葬式,以示不忘根本。

相反,坚持秦人起源于西方的学者,如吕振羽主张秦与周原属同一氏族,是由夏族发展而来的。秦人采用“头朝西方”的葬俗,是想彰显他们来自中国西部。无论“东方说”还是“西方说”,惟有一点是不变的,即秦王朝历代王陵和秦始皇陵都采取了坐西向东的葬式。

边察看地形,秦晓篆边拿出笔记本记着,绘制着草图。多次的野外考古探秘,使他们养成了随手记录的好习惯,这也是考古专家的一贯方式。

走着走着,突然听到汪然一声惊呼:“晓篆,快来看看,这是什么宝贝?”

秦晓篆收好纸笔,快走几步来到汪然近前,就见汪然用洛阳铲从土里扒拉出一件破损的陶器。说是个陶器,其实已经破损的不像个样子了,只是勉强能看出个形状。由于秦晓篆自幼生长在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家庭,又有在国家博物馆上班的老爸,因此对这些陶器并不陌生,有些陶器或者器皿即使损毁的厉害,但是凭着之前从书本上见到的


状态提示:第19章 皇陵探秘(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