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盛唐日月>第221章 出玉门
供应病号的话,奶源基本能够有保障。(注:府兵制规定,服役期间免除各种赋税,但驮马,轻武器,行李自备。)

“多谢长史!”亲兵张仁的脸色更红,道谢之后,转身离去。临出门之前,却又停住了脚步,期期艾艾地汇报:“长史,最近弟兄们之间,一直有一种说法,小的不知道您听到没有?”

“什么说法?”张潜眉头皱了皱,低声询问。

“弟兄们说,弟兄们说……”张仁四下看了看,声音变得宛若蚊蚋,“金山道大总管郭元振跟娑葛是一伙的。左骁卫这次去,主要是防备郭元振。此人坐镇甘凉多年,门下爪牙无数。一旦谋反,就能直接切断西域与长安的联系,自成一国!”

“胡说!”张潜的眉头迅速挑起,不怒自威,“谁说的?把他名字告诉我?”

张仁被吓了一跳。却不敢隐瞒,继续用蚊蚋般的声音补充,“好多人,好多人都在说。咱们这边的弟兄只是跟着听一听。牛总管那边的亲兵,才传得有鼻子有眼。他们还说,还说朝廷先前之所以派周以悌做安西经略使,而拿掉了郭元振检校安西大总管的头衔,就是担心他跟娑葛之间有勾结!”(注:检校,在唐代有临时任命,代掌的意思。)

既然传谣的是牛师奖的亲兵,张潜就不便再去追究了。他跟牛师奖虽然关系处得不错,却远没到可以随便动对方亲兵的地步。但是,在提醒牛师奖注意之前,他却不希望自己的亲兵营这边被谣言影响太重。因此,沉吟了一下,低声强调,“突骑施十帐加在一起,不过才三四十万人口。并且其中一大半儿,还跟娑葛不是一条心。娑葛再折腾,也折腾不出一个国家来。而出了玉门关再往西,几百里见不到一个人影,郭元振连粮食都不能自给,他拿什么去谋反?出去之后,你替我把这话传给郭敬和任齐,告诉他们,我的亲兵营里,不准传播任何谣言。否则,即便牛总管不处置他,我这边也容他不得!”

“是!”张仁激灵灵打了个哆嗦,肃立拱手,然后转身离去。虽然挨了训,精神却比先前好了许多。

“呼——”张潜偷偷叹了口气,低下头,开始用牙刷和精盐清理牙齿。水盆中,倒映出一双疲倦的眼睛。

形势不会像张仁刚才说得那样严重,但谣言,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如果周以悌和郭元振能够齐心协力,哪怕娑葛得到到突厥的支持,原本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可惜,如果终究只是如果。现实却是,武夫出身的周以悌,对原本文官出身,功劳大部分都来自于安抚地方的郭元振,极为瞧不起。而郭元振与娑葛的父亲乃是相交莫逆,娑葛在人前人后,都以叔父称之。周以悌在娑葛与阿始那忠节二人发生冲突之后,收留阿始那忠节入碎叶城,郭元振当然不会高兴。

不高兴的结果就是,当周以悌在碎叶城下第一次击败娑葛之后,郭元振非但没有遣人道贺,反而上表弹劾周以悌处事不公。当娑葛在突厥人的支持下,再度向碎叶发起进攻之时。郭元振也没有“来得及”派一兵一卒相救。

原安西经略使,右威卫将军周以悌丢失碎叶城之后,矢志报仇。再三上血书给朝廷,请求派遣精兵平叛,并且提出了扶植阿始那献为十姓可汗,以胡制胡之策。金山道大总管郭元振则针锋相对,坚持认为与其扶植阿始那献,不如承认娑葛的为十姓可汗,反正二人都是突骑施人,无论谁做了十姓可汗,都不会对大唐绝对忠心。

朝堂的几位拥有相权的重臣,大部分倾向于接纳周以悌的意见。如果造反之后一点惩罚都没有,今后西域各族土酋肯定纷纷为娑葛为榜样,大唐对西域的控制势必摇摇欲坠!但是,眼下距离周以悌最近的一路唐军,就是金山道大总管郭元振所部的左武卫。郭元振本人与周以悌意见相左,派他去支援后者,他未必肯尽全力。(注:相权,大唐没有真正的宰相官职,只有几个官职拥有类似于宰相的权力,如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和同中书门下三品。)

此外,郭元振也是一位著名的儒将,擅长治地抚民和据城防守,并不擅长野战。无论其以前在做凉州都督期间,还是金山大总管的任上,主要功绩都是筑城和结交各族头领,使地方兵戈不兴。让他去跟娑葛决战于沙场,也的确是以短击长。

于是乎,安西大总管的帽子,才会落到牛师奖头上。鉴于牛老将军熟悉西域情况,且跟你郭元振、周以悌关系都不错,萧至忠、宗楚客、纪处讷等当朝大佬反复商量过后,才决定做两手准备。先派遣老将军牛师奖和张潜这个新晋少监带领一万精兵,去“调停”娑葛与阿始那忠节之间的冲突。顺势,劝郭元振和周以悌二人,放弃个人恩怨,以国事为重。

如果娑葛肯借着台阶退兵,归还碎叶城,朝廷非但会既往不咎,还肯定会考虑接受郭元振的提议,封娑葛为十姓可汗。然后调阿始那忠节和他麾下的部族内迁,前往瓜州和沙洲一代休养生息。如果娑葛给脸不要,则由牛师奖带领左骁卫精锐,与周以悌、郭元振两人一道,重夺碎叶城。届时,甘、凉两州的兵马,牛师奖可以全权调遣。

如果单纯从旁观者角度看,朝廷这个决策很稳妥。周以悌的忠心可嘉,但是他的提议,的确没考虑到,对大唐来说,阿始那献与娑葛,其实没任何差别。而郭元振的提议虽然看似解决了眼前问题,却严重缺乏远见


状态提示:第221章 出玉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