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1625冰封帝国>第二十六章 中东欧纪行之三:克里姆林宫Ⅱ(1)

阿列克谢回到了莫斯科,专程从明斯克前线回来了。

自从他十八岁“亲政”以来,亲自带领军队对西边的波兰-立陶宛王国进行

了好几次大战,虽然有胜有负,不过在帝国向东战略眼看就要失败的大背景下,集中资源向西,蚕食波兰王国的领土便是既定战略了,至于波罗的海东岸,在拿下圣彼得堡之后,帝国目前并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招惹瑞典人,只能积蓄力量以待来日了。

历史上,俄罗斯、瑞典对波兰的第一次瓜分即将开始。

在他从明斯克前线回来之前,他让格里戈里.罗莫达诺夫斯基(以下简称格里戈里)公爵统帅正在明斯克地区的俄军,这个时候,俄军已经占领了明斯克的大部分地区,并洗劫了明斯克,而瑞典人也趁火打劫,侵入立陶宛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波兰-立陶宛联盟消失在即。

回到莫斯科后,阿列克谢在圣母升天大教堂戒斋三日,“以涤荡与卑贱的立陶宛人的战争中导致的心灵上的污垢”,那三日,他花在祷告上的时间占了一大半。

这一日,他的军械大臣兼情报总管萨尔蒂科夫向他汇报了一个消息。

“大夏人即将来到!”

金色大厅。

今年二十二岁的阿列克谢与他的父亲、时常以孱弱多病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米哈伊尔不同,他身材高大健壮(1.83米),擅长打猎,他有两百只分别来自高加索、西伯利亚、北极、斯堪的纳维亚不同品种的猎鹰,有三百专门伺候猎鹰的鹰奴。

他还花重金从英国、法国、荷兰、德意志请来了高达两千名的从上尉一直到将军的各级军官,直接随侍在他身边的就有三百人,为首的是英格兰人萨缪尔.柯林斯,此人是一名上校,还兼任着他的御医,当然了,柯林斯除了用在蜡烛上烤过的小刀给沙皇进行放血治疗外并没有特别的手段。

(萨缪尔.柯林斯,真实人物)

不过年轻、身强力壮的阿列克谢似乎很享受放血治疗给他带来的那短暂的晕眩的感觉,因为在那一刹那,他似乎与上帝同在。

除了打猎,他精通炮兵,对于弾道学也颇有钻研,后世有人说,他的儿子彼得大帝不过是他的翻版抑或加强版而已。

经历了与波兰人、瑞典人的战事后,作为后世伟大的罗曼诺夫王朝真正的奠基人的他很快意识到——东边的大夏人才是他真正的大敌,瑞典人在他眼里已经很厉害了,不过与瑞典人比较起来,大夏人才是最可怕的存在,特别是当萨尔蒂科夫向他汇报了大夏人在临潢府用那“黑乎乎、喘着粗气、冒着黑烟,声音粗劣、悠长,带着长达几十俄丈、装满矿石的车厢在地上行走自如后”更是如此。

“一个可怕的国度”

阿列克谢是一个真正“睁眼看西方”的沙皇,他大量使用来自西方欧洲的工匠、军人、医生,与耶路撒冷、罗马都保持联系,知道“西方”的厉害,不过当他率领大军打到明斯克后,与此时欧洲大陆上陆军排名前列的波兰军队战斗过后,他就明白了。

“西方,不是问题,东方才是”。

不过,对他来说,东方太过强大,在自身没有足够实力之前,是不能轻易招惹的。

“对俄罗斯来说,东方是一头重达一吨的黑熊,而西方,则是一头同样一吨的麋鹿”

这是年轻沙皇的判断,这位在俄罗斯历史上并不显著,实际上成就非凡,被俄罗斯末代沙皇深深崇拜的沙皇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故此,当他得知大夏人的使团就要抵达后,他放弃了带领征服立陶宛的大军从莫斯科凯旋门进入,以迎接市民欢呼、崇拜的心思,而是带着三百外国雇佣兵以及两百全部由波雅尔贵族组成的亲卫队骑着马回来了。

眼下的他坐在以前他父亲的位置上,手里拿着那根象征着以前留里克王朝权柄、伊凡雷帝曾用它打死自己儿子的钢制权杖——一根令当下的莫斯科权贵闻风丧胆的权杖,他登基没有几年,不过死在这根权杖下面的贵族、鹰奴却高达二十人!

(罗曼诺夫王朝与留里克王朝若是在母系上,实际上是一个王朝,不过若是单论父系,则是两个王朝)

饶是如此,他依旧牢牢地把控着帝国的命运,是的,现在能直接称呼帝国了,不久前,来自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大牧首派索斯称呼他为“大卫王、君士坦丁大帝,新摩西”。

有了这个称号,一刹那,他竟然有了发动圣战,击败天主教、天方教的心思,当然了,以俄国眼下的实力不用说是做不到的,结果,以死在“雷帝钢杖”两个贵族代替了圣战的冲动,让他暂时平歇下来。

空旷的金色大厅下面,除了高坐的阿列克谢,他身边的重臣都一一在列——由于大夏国的横空出世,以前他身边的两大重臣,莫洛佐夫、尼康,一个被发配到阿尔汉格尔斯克,一个发配到了西伯利亚,否则,有这个两人继续待在莫斯科,阿列克谢肯定没有精力腾出手来对付波兰。

德米特里.梅谢尔斯基,五十岁,大波雅尔,莫斯科市长;

米罗斯拉斯基,四十六岁,沙皇的岳父,莫斯科副市长,税务官;

伊万.萨尔蒂科夫,五十一岁,军械大城兼情报总管,沙皇的姨夫,萨马拉大公;

博格丹.希特罗沃,三十岁,波雅尔,沙皇的宠臣,内务大臣;

尼基塔.特鲁别茨科伊,大波雅尔,贵族议会议长,四十岁;

伊万


状态提示:第二十六章 中东欧纪行之三:克里姆林宫Ⅱ(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