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喀克笃礼差不多的时间,在东边,阿林阿两个军团用几乎同样的办法,在开封附近架起了一座浮桥。
开封大震。
其实大震也说不上,史书叙事,说到大震,肯定是有某种势力就近威胁到了人烟繁华的稠密地带,不过对于河南开封来说,李自成最后一次攻打开封时,也不知是大顺军还是明军使用了决开黄河河堤“水漫金山”之计,导致开封附近一片汪洋,当场死伤无数,洪水过后又是瘟疫大起,剩下的百姓无法,不是南下便是东去。
到李岩接手河南时,开封府的丁口加起来只有一千多户,当任继光带着五千步骑前来镇守开封市,干脆将附近的百姓全部迁到了城里,就这样开封城也是空荡荡的。
几年过去后,在李岩的治理之下,至少堵住了黄河决口,让开封附近的蚊虫滋生、瘟疫横行的水洼地变成了勉强可以耕种的地方,更关键的是,他还将以前开封附近的官道修缮起来,保证了开封与归德、洛阳、南阳等地的联系。
这样的人才,按说大顺国应该大力重用才是,不过他却碰到了李自成和牛金星的组合。
先说牛金星,他在北京被瀚海军俘虏后,尼堪并没有难为他,而是将他与李岩一起放了,他回到西安后,李自成倒是一如既往地对待他——他这样想着,“自己手下十万余精锐都败了,何况北京的那丁点人马?”
不过对于以前提出谶语的宋献策,他却明显疏远了,“你这谶语明显不灵嘛”,若不是闯营众弟兄都习惯于宋军师占卜打卦,李自成恨不得一刀将他杀了,李岩与宋献策一向交好,李自成自然也知晓,原本没觉得什么,不过自从山海关大败后,他不禁想道:“都说十八子主神器,那李岩也姓李,莫非宋献策这厮利用咱家在前面挡着,最终让李岩那厮上位?”
又想到,“元末明初之时,一开始,张士诚、陈友谅并不比朱元璋差,最终还是由朱元璋夺去了天下,这李岩莫非就是朱元璋?”
于是,他不顾众人的劝告——当然了,以前还有刘宗敏可以劝他,自从刘宗敏在山海关战死后,就没有敢劝他了,召集李岩、蔺养成、贺珍三个“可疑”人物来西安商议大事。
他打的主意是,他们若是敢来,那就好说,是杀是留再说,如果不来,那肯定就是叛贼了。
结果李岩、蔺养成都去了,反而是贺珍没去,这下他拿不定主意了,这时牛金星出现了。
自从李岩在河南显示出了超卓的治理政务的能力后,牛金星便坐不住了,加上他又有被瀚海军俘虏的“劣迹”,对于凡是能威胁到他地位的文官自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当李自成向他询问如何处置李岩、蔺养成两人时,他毫不犹豫将这两人推了出去。
他知晓,光杀李岩肯定不会服众,若是连蔺养成一起杀了,别人就不会怀疑,而是将怨气都会发到回到西安后有些疑神疑鬼的李自成头上。
于是,李岩、蔺养成冤死在西安,这两人的死才是导致关中大震,军民士气低落,从而给瀚海军以可乘之机的关键因素,可惜的是,李自成并未觉得如此,反而认为瀚海军实在太强悍了,大顺军只有走为上策的一条路。
于是,就如同历史上当阿济格、多铎两路大军进攻关中时,李自成一早便收拾好了,带着几十万军卒、家属南下了。
李自成这一走,便让刘希尧镇守的河南凸显出来了。
此时,按照正常决策,你若是放弃陕西的话,那河南也肯定保不住,但你如果要坚持守住河南那也行,你得增强河南的军力才是,但李自成并没有,他只是提高了制将军刘希尧的官位,让他成为河南的节度使,并晋升为与田见秀并驾齐驱的权将军。
他的如意算盘是,刘希尧能守住自然是好,守不住的话,若是与瀚海军大战几场,也能延缓彼等的进攻。
一枚弃子。
这便是刘希尧的角色。
当然了,刘希尧居中,右边是对大顺国忠心耿耿的辛思孝,右边是十八骑之一的任继光,他也只能像辛思孝、任继光一样忠心耿耿。
这不,身在开封城的任继光很快就接到了李自成的命令。
“相机南下汝宁府”
这个命令,身为河南节度使的刘希尧没有接到,陕州镇守使辛思孝也没接到,若是辛思孝得知还有这么一出,他估计会当场喷出一口老血。
话不多说,残破的开封城里,原本周王的府邸里,一位不到三十岁的高大汉子正在一座大殿里走来走去。
只见他身形高瘦,颧骨高耸,双颊深陷,面色微黑,一双骨棱棱的大手,左手紧握着一把以前闯营里常用的大刀,那种大刀,是李自成、刘宗敏二人经过实战,并总结了多年征战经验认为最适合义军使用的大刀,既能用于骑战,还能下马不战,他两人还总结出一套非常实用的刀法,十八骑人人都会。
按说作为十八骑之一,还是果毅将军,任继光的名声虽然没有他哥哥任继荣响亮,不过也是等闲不敢小觑之人,这样的亲信,接到大顺国皇帝陛下的命令后应该全力准备南下事宜才是,不过现在的他竟然犹豫起来了。
李岩主政河南的这三年里,他在政务上、军务上的能耐有目共睹,且并没有显露出要独立于大顺单干的意思,若是想要结交大夏国,以前在北京时就不会跟着南下了。
走着走着,他又想起了以前在湖北时,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