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没挑,只是说一下。”陶十五低垂着头爱不释手地摸着光溜溜的算盘珠子,猛地抬眼目光越过篝火看着姚长生道,“姚先生,你可一定要教俺打算盘,这样学会了,进城凭这手艺也能找事做,说不得还能当个账房先生。”
“行,没问题。”姚长生清澈的目光看着他欣然应允道。
“爹啊!只做个账房先生,替别人管账,算账,只能看不能花,哪有算自己的帐来的好。”陶七妮不赞成的嘟囔道。
“这孩子,咱家算什么账啊!就这么家当,一眼看到底儿,手里连个铜板都没有。”陶十五看着她摇头失笑道,“你这口气大的有些吓人。”
“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陶七妮目光直视着他坚定地说道。
“你这以后,俺不敢想,咱进了城先站稳脚跟,有立锥之地再说。”陶十五看着她想了想说道。
很务实的想法,也不算错,陶七妮眼波轻轻流转看着他说道,“爹真要做了账房先生,挣了钱,想干啥?”
“这还用说嘛?买地做地主呗!”陶十五双眸冒着红光激动地说道。
“三十亩地一头牛,媳妇儿孩子热炕头。”陶七妮盈满笑意的双眸看向他道。
小农意识,自给自足,很朴实且奋斗努力能实现的愿望。
“对对对,要是能过上妮儿说的日子,真是做梦都能笑醒。”陶十五一脸向往地看着她笑道。
“会的,一定会的。”陶七妮信誓当当地看着他保证道。
“妮儿,没那么容易吧!”陶十五看着她说的如此轻松,微微摇头道。
“容易,现下荒地如此的多,总有让人耕种的时候,不然大家吃什么?”陶七妮看向他笑道。
“真的吗?”陶十五眼底迸发着璀璨的华光道。
陶七妮笑着点点头,对土地的渴望超过了一切。
国人的土地情结,真是自古就有,种地的天赋也是镌刻到骨子里的。
“真的!不信你问姚先生。”陶七妮目光转向姚长生道,“这义军对于耕种荒地有啥说法没有?”
“这个有,他们鼓励耕种荒地,减免赋税,种满一定的年限,一般三、五年,土地归耕种者所有。”姚长生看着他们慢条斯理地说道。
“啊!还有这好事!”陶十五顿时激动起来。
“先别高兴地太早了,这荒地亩产低的可怜。”姚长生看着兴奋不已地陶十五赶紧说道。
“亩产再低,好歹也有吧!总比草根、树皮好吧!”陶六一撇撇嘴轻哼一声道,“长这么大,俺都没吃过白面馍馍。”
“呃……”姚长生闻言讪讪的摸摸自己的鼻子,跟他们在一起久了,都忘了他们贱籍出身,低的不能再低了,庄稼地里所有的收获,那都是人家地主的。
亩产再低那也是自己的,所以才会如此的满足。
“那个陶叔其实学好了算账,也可以当官儿的。”姚长生黑眸轻闪看着他说道。
“当官儿?”陶十五瞠目结舌地看着他,激动地搓搓手,不敢相信道,“那个姚先生,您不是骗俺的吧!”挠挠头道,“这当官儿的不都是像您这样啥都会的。”
“是真的,我骗你干什么?”姚长生看着他们微微一笑道,“这汉代对于边塞基层的官吏候长、燧长的考课标准,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是要:能书能识字写字、懂得基本的算数和知律令,了解基本的法令。这些能力是可以在担任职务期间逐渐学会,所以入伍兵卒也是一般百姓读书的重要机会。除了军事操课,他们有机会识字,习字和学会算数。”
“哇……”陶六一无比震惊地看着他说道,双眼冒着绿光直勾勾的看着姚长生。
“嗯!”姚长生点点头道,“在边塞的戍卒,若要晋升为班哨的燧长、候长,懂得基本的算数是条件之一,也是定期考核的。有算术能力才具备晋升资格,所以是他们的升官之道。”
“俺以为这入伍,想升官儿,那是得上阵杀敌才行。”陶六一看着他直白地说道。
“这兵营里不止是上阵杀敌,还有后方粮草补给。”姚长生看着单纯的他笑道,“所以读书识字,算数,无论什么时候都有用,但要想学却没有那么容易。”
“这个俺知道,因为没人教,想学都没地儿学,束脩好贵的。”陶六一忍不住肉疼道。
“等等!姚先生说的是汉代,离现在远……远着呢!早就变化了吧!”陶十五忽然想起来道。
“一样的,义军中能写会算的那是凤毛麟角,甚至连这个大帅,那个将军都是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姚长生冷哼一声撇撇嘴道,目光温和地看着向他们道,“所以读书学算数,好处多多。”
“那还能做将军,做大帅。”陶六一下巴都要惊掉了。
“能打就可以了。”陶七妮看着他们冷然一笑道,挥舞着拳头道,“拳头硬才是硬道理。”
“俺都忘了这世道了。”陶十五闻言苦笑一声道。
“对了,说了这么多,我还不知道你们算学情况呢?”姚长生看着他们认真地问道,“你们现在会什么?”
“简单的和起来、去掉!”陶十五看着他老实地说道。
“还有吗?”姚长生看着他们问道。
“俺跟俺爹一样。”陶六一跟着说道。
“就这?没了?”姚长生抿了抿唇看着他们说道。
“没了,这也是给地主家放羊或者养鸡,怕丢了,才学会数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