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三国之谋伐>第十一章 玉堂寻贤访陈生

中平四年十一月中旬。

洛阳下起了小雨,在淅淅沥沥的雨中,马车缓缓驶入洛阳城。

陈暮坐在马车里,撩起窗帘往外窥探。

前些年还一片乱糟糟的洛阳街道早已经恢复整洁,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轺车、軿车、牛车、马车不时驶过。

人们穿着木屐,打着油纸伞,行走在雨中,街面上林立的招牌在风中摇曳,风马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风马就是后世的风铃,来源于西汉成帝时期昭阳殿上悬挂的龙衔九子金铃,就是九个铃铛。

金玲传入民间之后,有钱人家就用玉做风铃,称为响玉,普通人家就用竹子,称为风马或者响竹,刮风天叮叮当当,清脆好听。

陈暮放下窗帘,心中思索。

苏双和王世平的生意又扩大了一步,已经将油纸伞卖到了洛阳,财富又进一步积累。

油纸伞可比竹簦便宜得多,簦的伞面用的是丝帛。而纸伞则是在纸面上涂抹油脂或桐油,这东西的出现时间是在200多年后的北魏。

在垄断的背景下,价格远比竹簦便宜,但也其实也便宜不到哪里去,一把伞要卖300枚五铢钱,有钱人家才用得起。

纸伞垄断的不是技术,也不是工艺,而是原材料。

左伯纸目前只有青州有,配方被严格保密,别人就算想制作油纸伞,如果用蔡侯纸的话,成本划不来,一样没法竞争。

因此卖伞可以说是暴利,现在有钱人家几乎人人都要备上几把,青州商业集团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

再如何发明东西,都是小钱。

真正的暴利,还是以后将完美的晒盐法在青州实施,这世上没有比卖盐更赚钱的事情。

“尚书令,是现在就去宫里面见陛下,还是?”

小黄门开口询问。

陈暮缓缓开口道:“一路风尘仆仆,待我洗漱一番之后,再去皇宫,你先回去吧。”

“那我就先回去复命了,望尚书令早些进宫,陛下正在等待。”

小黄门告退离开。

也许有人会奇怪,为什么小黄门要称呼陈暮为“尚书令”而不是“令君。”

这是因为“令君”这个词语的来历,是源于荀彧。

荀彧在曹魏时期担任了数十年的尚书令,被人尊重,当时的人们都称呼他为“荀令君”。

到三国时期,荀彧以后,“令君”这个称呼,才变成对“尚书令”的惯称。

因此按照汉朝的官场风俗习惯,陈暮只是被称呼为尚书令或者陈尚书即可,还没有到荀彧被称为“君”的地步。

洛阳的那处宅院早就被陈暮买了下来,王钧时常派人打扫,东西都是现场的,家具都还在,只要把衣物和日常用品放进去,几乎可以拎包入住。

回去后先安顿典韦等护卫,再洗澡沐浴焚香,这个焚香并不是烧香拜神,而是字面上的意思,点燃香料熏衣服,来保证衣服清香。

这是当时士人的习俗,正所谓荀令留香,就是因为荀彧特别喜欢熏衣服,去别人家做客,坐过的席子几天都有香味。

一切妥当之后,陈暮才穿着崭新的衣服,身上带着扑鼻香味,坐上马车,悬挂宫牌,启程往皇宫里去。

路上,陈暮已经在细细思索接下来的布局,在思考着应该往哪方面着手。

两年时间,棋子已经布得差不多,但这些布局不管有用还是没用,眼下唯一的问题就是,汉灵帝会不会像历史里那样,还有一年半的寿命。

他不死,那么任何布局都没有意义,汉末群雄们没一个敢翻起浪来,即便是曹操袁绍,也只能蛰伏不能有作为。

所以陈暮这次入朝,一来要为汉灵帝处理一些麻烦,二来则是要观察汉灵帝的身体状况。

要是汉灵帝因为自己的蝴蝶效应,不知道为何没有病死,那就有趣了。

哪怕只要多活个五年,让刘协顺利到二十岁,这江山天下,可不就没有曹刘孙司马四家的事了嘛。

因此。

还是得观察。

耐心一点,再忍一忍。

马车吱呀吱呀地驶入宫门,陈暮下马,打着油纸伞在小黄门的指引下往玉堂殿而去。

玉堂殿外有小宦官在热火朝天地往锅炉加木炭,玉堂殿内地板暖烘烘的,见到陈暮进来,正在搂着一位妃子欣赏歌舞的汉灵帝招招手,示意他到近前来。

“陛下!”

陈暮小碎步过去,拱手行礼。

“嗯。”

汉灵帝点点头,挥挥手道:“撤了。”

舞姬和乐师缓缓退下。

大殿空旷出来,汉灵帝站起身,兴奋地走到陈暮近前,双手拍着他的肩膀大笑道:“子归阿弟,两年不见,你又长高了。”

“托陛下洪福,暮在青州每日吃得好睡得好,确实长高一些。”

陈暮笑着回应。

“嗯。”

汉灵帝左右看看,发现殿内侍卫较多,人多眼杂,于是道:“走,去后殿。”

在几个小黄门与张让的服侍下,汉灵帝往后殿而去。

陈暮踩着小碎步跟在他们身后。

到了后殿,汉灵帝才对众人说道:“尔等退下。”

“陛下,我也要退吗?”

记录皇帝起居的女史询问。

西汉时,史官叫太史令,最有名的太史令就是司马谈司马迁父子。

到了东汉之后,史官分两种,一种是兰台令史,上班地点在兰台,记录和整理国家大事。一种是宫廷女史,记录皇帝与后宫生活。

太史令就不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 玉堂寻贤访陈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