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大明海商1557>四百七十章 征求意见

徐谓的葬礼,是按照他的心愿,在华夏的老家进行,王直亲自主持,并且以大宋帝国最高规格来举行。

这一场隆重的葬礼,所有大宋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参与了,除了还在前线战争的林阿凤等人,以及要坐阵帝都的一些大臣,其余的都赶了过来。

在举办国师葬礼之后,王直也将徐谓嫡子封为侯爵,并且以后这一脉皆可以世袭侯爵,这也算是一次不小的封赏了。

大宋举国哀悼,不少人都自觉地礼佛斋戒,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将徐谓去世的这一天定为国师日。

当然,这些都是民间的纪念行为,王直倒也没有进行干预,而且也不会去跟风,在举办玩葬礼之后,他就回到了帝都。

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头,林阿凤这边都是在忙着巩固南洋群岛的局势,到处镇压剩余的小势力,以及一些叛乱的土著。

至于王直这边,还没等他从徐谓的事件中缓过气来,当回到基隆城之时,便有言官上奏,请求将帝都迁移至华夏本土。

在这些官员眼里,历来都是觉得华夏中原才是帝国的正统,之前偏居夷洲只不过是暂时而已,如今已经夺回华夏南部,那自然要进行迁都。

而此次申请迁都的目的地,便是有着悠久帝都历史的南京城,这个是最为合适的,也有着一定的基础。

之前在席卷整个华夏南部之时,南京这边的官员很多都已经跑到北部,而留下的皆是些地级别的官员。

这些官员并没有进行多少抵抗,当大宋军队抵达之时,一轮炮轰之后,城内就已经在侦查局的配合之下,主动举白旗投降。

因此,南京城的这边很多的建筑物都保持的很完好,只要大宋进行迁都,那主要的费用只不过是一路上的花销而已。

大明起初的京城就在南京这边,这里有着一套完善的建筑工程,并不需要另外建设,最多也就是进行相应的修缮而已。

言官们的奏折里,阐述了华夏民族正统的重要性,而且只要迁都南京,到时候大宋便可以收纳广大士子的心,成为真正的华夏民族帝国。

当然,任凭这些言官吹的天花乱坠,王直都不会有一丝的动心,不过他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将迁都的事情刊登在邸报上,并让礼部进行相应的民间调研,征求民众的意见。

只要民众们有八成的人支持迁都,那王直便会令相关部门进行筹备,制定出一套成熟的迁都方案来。

这消息一出来,立即引爆了整个大宋,从古至今,迁都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若是弄得不好,很可能会令帝国就此走向衰亡。

在得知陛下要征求大家伙的意见时,民众们表现出了非常积极的一面,都在主动跟工作人员填写表格,投出自己宝贵的一票。

王直所采取的这种投票方式,倒也比较新颖,毕竟有史以来,能够征求这么多民众的意见,那还是第一次。

能够参与到这么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中,也让民众们感到非常兴奋,大家伙都非常认真对待此事,为此还成立了不少拉票团。

有些人希望迁都,毕竟跟华夏本土相比,夷洲这边却是有些上不了台面,这里毕竟只是个小岛,局限性太大。

而另一些人则是不愿意迁都,他们的理由是目前局势还不明朗,而且南京的对面就是大明的势力,到时候不利于防守。

除此之外,也有人认为迁都花费太大,劳民伤财的,会对帝国的发展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民众们观点不一,各自都加入了不同的投票团,而不同投票团之间,也会经常辩论,想要争取那些中立的人。

一场迁都风波,最终演化成了全民参与的事件,这倒是前所未有,王直自个也料不到会这般热闹。

而最终所收集的结果,赞成迁都的民众,占了将近九成。

之所以会有这么高,主要还是因为此次参与投票的,是在东亚这一块,至于美洲以及印度省那边,王直并不作考虑。

而东亚的大宋子民里,最多的便是华夏人,这些人自然是希望迁都的,毕竟华夏中原才是帝国的正统。

在这些人眼里,只要能够回归正统,再多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投票结果一公布,那些支持投票的人自然是欢呼一片,很多基隆城的城民都开始做好迁移的准备。

跟热闹的民众不同,不少商人都是事先一步来到南京城,挥舞着钞票购买产业以及房屋地皮。

只要是有一点价值的,都会在短时间内翻几番,南京城很快便变得更加热闹起来。

不过王直也料到这些商人们会闻风而动,因此早在进行迁都投票之时,他就已经让侦查局在暗中布局。

南京城的主要产业,早就已经被王直买入,而且此次只不过是皇宫的迁移,普通民众并不作考虑。

只有朝廷的官员以及家属,才会跟着进行迁移,王直此举也是为了避免弄出太大的动静来。

毕竟在南京城里,本来就有着大量的民众,并不需要刻意去移民,这个倒是令所有人有些意外。

一些想着要跟着王直的步伐来到新帝都的民众们,都是一脸的失望,不过事已至此,他们也只能叹气,早知道就不支持迁都了。

迁都的工作很烦躁,各个部门都要相应地动作起来,而最为重要的,便是基隆城原来的很多大型产业,都要跟着一起迁移。

别的不说,皇家独立实验室就得要搬过来,毕竟这个可是王直的心


状态提示:四百七十章 征求意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