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他又继续讲道:“譬如说这有一小块铁,是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体,也就是体积1立方厘米,那么它的质量应该是79克;又有一块铅,体积相同,众所周知,铅的密度要更大,差不多应该是113克。那么,我们搞科学的,需要有追根问底的精神,这是为什么原子论就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点,那是自然是因为铅原子比铁原子更重。当然,原子是很小的,这么一块铁里面含有的原子数一定是非常多的,我们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个,自然也算不出铁原子的质量。但是,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这可以衡量原子的相对大小。比如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9,铅的就是113”
等等,这是什么鬼,季国风你这是在误人子弟啊穿越十多年了,难道连元素周期表都忘了吗
他当然没忘。实际上,这些关键的基础知识,当年在第一时间就群策群力记录归档下来了,现在都妥善地保存着,元素周期表自然也是有的。
但是,对于这些现代知识的教授,有个重要的问题你该如何证明呢
往小了说,你就没法确定这个世界和旧时空是适用一套物理规则的,必须得验证才行;往大了说,如果你只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们,而不让他们验证及质疑,培养他们真正的科学精神,那么跟另一套四书五经有什么区别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崂山学宫的教师和学生们是共同进步的。他们一起观察星辰的运行,一起设计实验,一起验证书上的理论,这才有了如今被人称作“实学”的新学科的兴盛。
其中,力学之类的学科还算好说,实验相对好设计,理论的根基因此很稳固。但对于元素周期表这样的高端内容,那可就真抓瞎了。诚然,你可以直接跟他们讲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85,铅的是2072,甚至还可以讲讲中子、质子和电子,但是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呢如果没有实验而强行灌输,那就不是科学,而是另一种宗教了。
但是,元素的思想对于化学的发展又至关重要,不可不教授。所以,工业部便设计了一套“伪原子论”,以简单的假设来解释原子和元素的概念。自然,这是一套根基很不稳固的理论,但正因为这种不稳固才留下了改进空间。短期内,这种楼阁之上的理论对于实践没什么影响,而等到技术基础深厚到一定程度之后,实践数据就会与理论发生冲突。而在实证中一步步修正这个理论的进程,也就是理论进步的进程。
重要的是探寻真理的态度和理念,而不是强行推广的真理。
季国风喝了一口茶,又继续说道:“自然,这样的假设也是存在一定瑕疵的。比如说,同体积的一块铁与铅,原子数就一定相同吗说不定正是因为原子数不同而密度不同呢再说了,若是铅原子比铁原子更重,那么这又是为什么,会不会是因为原子内部还是有别的结构呢”
他这么一说,堂下学生们应声激动了起来,不少人交头接耳讨论了起来。
季国风看到他们的探索精神,比较满意,等他们闹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先贤对我们的启迪也就仅限于此了,此后更进一步的探索,便有赖于诸君奋发努力了。但现阶段,这不妨碍我们利用这个根基不牢靠的理论对自然进行探索并且取得成果,譬如锑与锰的发现,就是原子论的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