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1255再铸鼎>第410章 向东望

1263年,4月14日,立夏23日,东海郡,中央市,中央西站。

贯通东海郡南北的大沽河如今仍是东海国内最繁忙的水道,而且比过去更繁忙了。其中,最繁忙的节点就是中游位于中央市区西侧的一段。这段河道,东侧有陆军所属的五角堡坐镇,西侧则有海军所属的西岸堡,一左一右,控扼着河道,也守卫着中央市。

西岸堡所在之地本没有地名,后来因为公共交通系统在堡外设立了一个“中央西站”,周边商人居民皆以此名称呼此地,渐渐也就演变成了地名。

现在的中央西站已经成长为了一个繁忙的港区。如今是北上季,大沽河上停泊着大大小小的各类船只,码头上赤膊的力工喊着号子,从船上搬下沉重的货物,运到码头铁路上的板车之上。这些货物,将先通过铁路运到稍西边一点的货场里,再分类分发往各地,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将通过日益繁忙的胶沽铁路运往西边的胶水码头,再通过水运输送到更西边的齐国和蒙统区诸地。

西岸堡镇守在这么一个繁华的港区,地位自然重要。不过现在随着东海国战略态势的大幅好转,这里的军事作用日渐下降,更重要的还是作为海军系统在中央市的一个落脚点,与其说是堡垒还不如说是海军的招待所。

不愧是财大气粗的海军,西岸堡内的建筑装饰得比河对岸的五角堡华丽多了。虽然中心指挥大楼不高,只有二层,但是墙面在雕梁画栋之下用了闪亮的白色云母石饰面,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前面还空出了好大一片广场,上面精心裁剪出整齐的园林景观,看上去格外威武霸气,不怎么像军事设施,反倒像后世的政府大院。

在这个大院二楼一处采光良好的会客厅中,符凯伟和王国昌两人对坐在一张茶几前,谈论着海上的事务。茶几前有一个小火炉,炉内烧的不是炭,而是鲸油,上面烧着一个玻璃盖的小砂壶,里面煮的是定期船队刚从临安带回来的明前龙井。这样的炫富法,让如今已经小有身家的王国昌看着也赞叹不已。

王国昌曾担任过胶州千户,当年在姜思恭的带领下与幼苗状态的义勇队打了一架,结果战败被俘。历史上,若是没有东海人插这么一杠子,王国昌将平稳地被忽必烈看中,选入武卫军,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水师大将,最终在元朝对高丽和日本的征伐中发挥重大作用。然而,在本时空,由于遭遇了这么一个异数,他的人生轨迹完全不一样了。

当初东海人俘虏了王国昌后,没人意识到此人本会有一段辉煌的人生,没有特别注意他。当然,他们与他也没有太大的仇怨,也不会特别虐待他。

在做了一阵子长期契约劳工之后,由于表现不错,再加上东海军实力的膨胀和与姜家关系的改善,王国昌便不声不响地被东海商社释放了。重获自由之后,他心灰意冷,也没想着报仇或者建功立业之类的事情,而是纠集了一帮老弟兄,再加上他家原来还有些家底,就做起了海商的生意,跑起了高丽航线。

一开始,王国昌只能以登州为基地,沿着辽东陆地一路绕到高丽海州去,路途遥远、费时费力。后来,在学习了海洋部公开教授的一些航海知识后,也是他艺高人胆大,竟然带船从胶州跨过黑水洋寻到了直达高丽的航线。这条航线距离近、全年风向皆可通行,正如庆元府博多之间的便捷,很快就给他带去了大量的财富。短短几年时间,他就成长为胶州崭露头角的的新星之一了。

现在的王国昌,一身的富态,穿的衣服是用已经炒上了天价的蜀锦制成的,但黝黑的皮肤仍使得风霜的痕迹显露无疑。今天他之所以出现在符凯伟面前,是因为符凯伟被管委会指派去全面负责高丽相关事宜,需要了解一些高丽的情报,就找到了王国昌这个“高丽通”。

说起来,王国昌对此也是感慨万千,自己居然以这样的形式,与当年的敌人重逢了。而当年的那帮小小海商,现在居然都做出这么大一番事业了。

不过感慨归感慨,他现在想的最多的,还是好好在这个大人物前表现一下,说不定将来就能得到什么提携的机会呢要知道,某某商人得到东海人的指点,获得某某秘方、置办某某产业成功致富,可是现在胶西县酒桌上的热门话题呢。

去年大战后,东海商社通过忽必烈的手,从高丽人那里侵占了济州岛。高丽政权在济州岛上没什么力量,东海人又有忽必烈的诏书作为凭据,所以这事虽然闹了一点小动静出来,但最后还是平稳地解决了。

这让部分股东很是感到了一种殖民者的满足感,不过也仅限于此了,到现在都半年多了,商社还是没想出该怎么利用这个破岛来。要说作为贸易基地但是庆元府来往博多的航线就是几天的航程,除非恰好被台风吹过去,否则根本不需要去那里落脚。要说开发成农牧业基地可海州那边都还有大片荒地呢,去海外折腾干嘛

所以就算开疆成功了,济州岛在他们手里也只是像鸡肋一样,没什么用。到现在,也只送了五十户从蒙统区换回来的归义兵家庭去那里,选了个好地角设了个村寨,每户发了一百亩地,开荒屯田,为将来的进一步开发打一个基础。

相比起来,还是高丽本土这个原料产地、工业品市场对于东海商社更重要一些。

高丽虽然在形式上屈服了蒙古人,但是国王之下,从武臣到民间,反蒙情绪还


状态提示:第410章 向东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