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巡防舰,fr,是洛林第一次试图在风帆时代已有的技术体系下添加自己对海战的理解,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后世对海战的理解。
其设计前身是二战中大名鼎鼎的战列巡洋舰,即具备足够的大小与吨位,能够与战列舰战斗,又能在战列线交战时快速响应,以独立或以小组形式构成快速集团,对敌战列线头部或末端展开袭扰的特种舰只。
洛林记得很清楚,战巡之父费舍尔对战巡的评价是:这种高航速的装甲舰可以对海面上任何漂着的东西形成压制,从数据上看,她们事实上就是高速战列舰。
诚然,木帆船时代不可能建造出真正的战列巡洋舰,这个时代甚至没有巡洋舰这样的舰级。
木帆船的分级很简单。
sān_jí以上舰只为战列线而存在,统称为战列舰;四级以下舰不编入战列线,统称为巡防舰。
巡防舰为四至六级的战舰,依其主体职能的不同,被分别冠以“巡防”“驱逐”“护卫”之称,虽说从译名看与后世的舰级颇为相似,但无论是表达方式还是用途指向都完全不同。
护卫舰,所护卫的不是阵形中的大型军舰,而是诸如航道、商船、后勤等等非战或辅战事务;
驱逐舰,她驱逐的当然也不是神出鬼没的潜艇,而是海盗船、走私舰这种兔子一样在海上颠来跑去,战列舰追不上的东西。
巡防舰是这一类中小舰种的统称,同时也是四级舰的专称,既代指其在小型编队中的旗舰作用,又代指其防卫战列线侧翼的战役职能。
所谓frte就是门,布置在战列线的两端,像门一样,让【门】内的大型舰能够心无旁骛地宣泄火力。
所以巡防舰是中小型舰的异类。
虽然从理论上看它们并不编入战列线,但实际上它们却是战列线中不可缺少的组成。
各大强国普遍用上一代分级的旧sān_jí舰改装充作四级,除了成本上的考量,更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将领们不愿过份削弱战列线的正面威力。
只是从结果来看,四级舰普遍的二十四磅重炮在船坚炮利的战列线中并没有对得起海军将领们给予她的期待,反而其笨拙和缓慢却变成了战列线的软肋,随着帆船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当不起【门】的称呼。
美国人设计出新型袖珍战列舰的思想源头或许就在这儿。
新生美国的海军底蕴很弱,非常弱,这种弱不仅体现在士兵和将领的专业性上,还体现在战略战术的积累和技术领域的缺失上。
他们没有建造过两层以上炮舱的战舰,铸不出三十二磅的舰炮,没有经历过大型战列线的洗礼,无法想象在那种毁天灭地的炮弹雨,自己该作出何种反应。
这意味着他们无法设计出成熟可靠的四级以上战舰。
于是他们想出了折中的方案。
造不出双层炮舱,他们就专注于单层,把标准尺寸的驱逐舰拉长,加大,使其能够承载重炮轰鸣所带来的恐怖后座力。
二十四磅炮在战列线中表现不佳,那他们就不要战列线,反正美国海军短期内也不用奢望组建出合格的战列线。
而去掉了战列线的枷锁,新型舰就可以专注于地区防御和小规模冲突,更快,更勇,更坚固,争取在单舰或小战团决胜中拿到赛点,进退自如。
这种思想与二战德国的海洋思路如出一辙,新型舰的数据倾向与俾斯麦也一般无二。唯一不同的是,后世德国只能在北海的小渔塘里扑腾,而美国却有广阔的大西洋可以驰骋。
这一点,注定了两条相似的船会拥有截然不同的结局。
可是洛林毕竟不是美国海军,他不需要关注一艘战舰对国家海军发展的帮助和价值,更不需要考虑性价比。
他需要的只是更快,更勇,更坚固。
所以他需要一艘战列巡防舰。
袖珍战列舰是拥有巡防舰体格的劣等战列舰,战列巡防舰却是拥有战列舰威力的优等巡防舰,同时,也必将是风帆历史上最强大的巡防舰。
会议室的争论已经冲破了屋顶,关于战列巡防舰的说辞,三个顶尖的船匠正在极尽智力。
但他们似乎总有些把握不到重点。对于这种全新的海洋概念,他们总是在答案附近周旋,却怎么也不舍得伸手触碰。
洛林开始烦躁。
波士顿的幕后黑手还不见端倪,他之所以会抽出宝贵的一天时间到这儿,不是为了听雇员们越来越异想天开的脑洞,而是为了敲定自己未来旗舰的最终模样。
“太狭隘了……”他忍不住喃喃,“太保守了!”
嘭!
宽大的手掌带着怒气拍在桌面上,桌子发出痛苦的吱呀,险因为这一掌整个趴到地上。
争论声戛然而止。
洛林眯着眼睛转过场上的三个大匠,清了清嗓子。
“你们都是世界上最顶尖的船匠,在设计的能力上拥有我永远也无法企及的天赋。但我是老板,还是海员,请明白你们是在为我造船,在一号船坞那艘新型舰的基础上,造出让我满意,愿意托付性命的船!”
“现在,我告诉你们我要的参数,你们想办法实现,尽可能别让我听见【不合理】和【不可能】。”
“第一,我要高速。比我快的船不能对我产生威胁,能对我产生威胁的不可以追得上我。综合以上两点,其顺风速度不能小于11节,逆风状态不可以小于3.5节。”
“第二,我要优速。在速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