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带着仓库回到明末>第三百九十四章:进军出击
大门紧闭,生怕引火烧身。

可是赵文并没有打算放过他们,如果不是因为现在要进攻太原府,赵文一定会将他们全部清理干净。

虽然现在没有时间,可不代表赵文回放过他们。

城中的这些幸存下来的劣绅,赵文准备将他们交给处在后方的刘五解决。

赵文此举在这些难民当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时间,他们都将赵文认定为救世主,是老天爷派下来救他们的。

赵文的威望在这些难民中已经达到了一个高不可攀的高度,什么朝廷,什么大明,在这一刻被他们全部抛弃。

……

时间缓缓而过,黎明划破天空,东方的天空上出现了一丝鱼肚白。

太阳在地平线下酝酿着,当冲出地平线的那一刻,世间一切阴霾都会被驱散。

赵文走出了衙门,他跨上李小三递过来的战马,看向李小三,“士兵集结起来了吗?”

“回大人,五更天的时候就已经集结起来了。”

五更天是寅时,也就是三点到五点的时间。

赵文点点头,控制着战马往军营方向缓缓而去。

当太阳跃出地平线的时候,赵文领着军队开始往太原府的方向进发。

就在这一刻,城中的那些难民全都聚集在道路两边。

他们看着只有马蹄声、走路声,没有任何说话声的军队,脸上满是感激之色。

如果不是他们,估计自己这些人早就饿死了。

“将军万岁!”

不知道是谁率先喊了一声,几个呼吸之间,难民呼喊万岁的声音越来越大,就像是海浪一样朝着赵文不断扑来。

赵文骑在战马上,走在最前方,冲着这些百姓摇手示意。

此时的百姓也不管什么忌讳不忌讳的,在他们看来,谁给他们饭吃,谁就万岁。

那些士绅们睡得正香,忽然被这呼喊声惊醒。

他们躲在自家的大门后面,朝着外面看去。

看着激昂无比的人群,纪律严整的军队,他们身上不停的有冷汗流出。

在出发之前,赵文在阳曲县留下了五百士兵,这五百士兵是用来维护当地治安以及控制阳曲县城。

军队不停的往外面走着,没多长时间就全部离开了阳曲县城。

可是这些聚集起来的百姓却没有离开的意思,站在原地不停的大喊着,持续了很长时间。

从阳曲县到太原府也就是四十多里五十里左右的样子。

赵文此时所率领的士兵中虽然有一部分是步卒,可在宣镇的时候,这些士兵在饮食上不敢说最好,但也不差。

良好的饮食再加上频繁的训练,这些人的身体早已经壮硕无比。

所以,当出城不久之后,赵文就下达了急行军的命令。

当所有的士兵开始跑动起来时,黄土地上的烟尘从地上弥漫开来,朝着天空席卷而去。

赵文和太原府之间的距离也在不断的缩小。

终于,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急行军,赵文终于来到了距离太原府不足十里左右的地方。

“不好,叛军来了。”

太原府城墙上的一个瞭望塔上的士兵看着前方突然出现的大股烟尘,心中一紧,急忙敲响了瞭望塔上的铜锣。

一时间,城头上的锣声响个不停。

负责北面城墙的一个千户看着朝着这边不断而来的烟尘,急忙冲到城门楼上安装的警钟旁,死命的敲打着警钟。

正在北面城墙后方巡查情况的吴甡忽然听到城墙上传来的钟声,心中一紧,大喝道:“叛军来了,所有人上城墙。”

吴甡穿着绯色官服,此时的他也顾不得什么,领着身后的人马就往北面城墙上冲去。

陈德海和李天贺跟在吴甡的后面,一脸紧张的跟着吴甡朝城墙上冲去。

没多长时间,吴甡就站在了北面城墙上的城门楼上。

他将右手放在额头上,眯着眼睛看着远处的烟尘,脸色阴沉到了谷底。

“大人,根据这个阵仗,恐怕有将近三万人啊。”

仅仅一眼,陈德海就看出了大概人数。

李天贺也道:“没错,陈总兵说的没错,看样子确实有三万人。

叛军有三万人,如果是普通的士兵,别说是三万人,就是六万人,凭借着城墙以及城中一万守军加上两万青壮,我也有信心将城池守住。

可是,如果叛军的实力真的有陈总兵说的那样,我这心里实在是忐忑不已。”

“住口,这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少说。”

话刚说完,吴甡就呵斥了起来。

赵文骑在战马上,距离太原府的距离越来越近。

“传令全军,停止前进!”

当距离太原府五里左右时,赵文停了下来。

“他们停下来了,他们停下来了。”吴甡指着前方停下来的人马,急忙大喊道。

陈德海脸色一变,“大人,速速将城墙上的守军全部调离,让他们全都藏在城墙背面的藏兵洞中。

当时赵贼攻破山西镇镇城的时候,他就是在距离城墙五里左右的位置用一种威力巨大的火炮轰炸。

这种火炮威力巨大,一发炮弹,足足能覆盖方圆十几丈的距离。

如果将守军留在城墙上,恐怕赵贼一轮炮击,城墙上的守军就要溃败。”

“那你的意思是咱们先将城墙上的士兵撤下去?

可是从古到今,还从来有这样打过仗?万一他们不炮击,直接攻城怎么办?”李天贺没见过赵文攻城时的样子,所以现在对于陈德


状态提示:第三百九十四章:进军出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