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东晋小军将>第一百二十九章 产业剪影

现在晋国在北方面临燕国的军事压力比较大,所以范汪的安北将军府虽然在京口,徐兖二州刺史的驻地却在郗昙时便北移到了下邳。不过范汪这个安北将军是兼督晋陵军事的,所以安北将军府司马兼晋陵太守王澹,是范汪的门人,与刘家也算熟识。刘牢之走了一趟京口往建康的大道,觉得作为一条军事要道,此道路实在有些难行,便找到了王澹,想要合力整修这条道路。

整修道路是德政,能够提高自己的政绩,何况大部分的人力和钱财都是刘家出,所以王澹没有犹豫便答应了下来。这两年刘家在京口大兴土木,从京口城到南山的道路是采用水泥和石头硬化的,结实无比,现在沿着这条路,已经开始有人家修建房子了。刘家如此大规模的折腾,却没有被人说成是劳民伤财,盖因刘家用人,都是支付工钱的。

四月二十五,朝廷的任命下来,刘和之出任芜湖令。刘和之得偿所愿,跟总管刘栓交代了家里的事情,又与刘安交接了船厂的事务,辞别了送行的亲友,与刘牢之一起登上一品汇的大船,往芜湖去上任。

从去年五月回来治水救灾,刘牢之离别芜湖已近一年。重回芜湖,刘牢之对这里有着莫名的亲切,毕竟这里是他的起家之地,虽然为了以后的发展,他选择了在京口作为发展中心。

五月里江南已入夏,万物生机勃勃,麦田里的麦子已经黄了,偶尔有庄客一片片的稻田和桑基鱼塘之间劳作,悠然自得,还有即兴在田地里作歌的。

刘和之看到这幅景象,感慨道:“要说赚钱不难,但是能在这世道下,整治出如此乐园,阿全在这里立下了好大的基业!”

“农为民之本,民以食为天。”刘牢之笑道,“这几年,这里的百姓享受着短暂的和平,不用缴纳高额的税赋,不用远离家乡去服徭役和兵役。我刘家待他们也不苛刻,所以他们非常满足。小民就是这样,容易满足。”

刘和之点了点头,又问道:“听你说起来,农庄里也有不少人家,怎么看起来在地里干活的人不多啊!”

刘牢之笑着解释道:“今年年景好,风调雨顺的,所以地里需要照顾得少。现在是初夏,宿麦和早稻已经快要成熟了,地里其实没多少活计。估计现在农庄的管事在组织庄民整理道路,开辟荒地,修建寨墙什么的!”

“修建寨墙?”刘和之疑惑的问道。

刘牢之笑道:“哥哥不是觉得江南就是乐土吧?我刘氏庄园富庶的名声这几年传出去了,不少人打这里的主意呢,要不然我花那么多钱,养着这么多的部曲做什么!”

刘和之点了点头。除了县衙的三百县兵,刘牢之在工坊和农庄还有数百部曲,跟别人家的部曲不一样,这些人是脱产的,平时就是训练,有时候会参与修路和架桥,农活基本不干,在刘和之看来就是浪费。

指着眼前的小村落,刘牢之道:“二哥,这里是第一农庄,小弟最早就是在这里拓荒种甘蔗,制红糖。一开始的时候,这里开辟了大约两千八百亩土地,这几年农闲时节年年拓荒,现在已经四千五百多亩了。你看那处田庄里,一开始在编的成人一百人,近九十多户人家,这两年娶亲的、生子的,增了四十多口人。好在我这里有育婴所和幼稚园,孩子们大都集中养育,要不然早就出现劳力短缺了!”

两人带着侍从们走进农庄,果然发现主管赵艾正在领着人手,在土木工程组的带领下,修建庄墙。一群人靠近的时候,赵艾早就发现了,正要派人询问,已见到刘牢之的侍卫头刘顺之过来,连忙上前迎接。

刘牢之指着刘和之道:“这是我二哥,现任的芜湖县令!”

赵艾等人忙上前拜见。

行礼毕,刘牢之问起现在的工作,赵艾说道:“根据主管的部署,开春以后,各庄除了垦荒新土地,最主要的就是修庄墙和扩建粮仓。”

刘牢之点了点头:“修庄墙是对的,咱们家现在富裕了,难保不会有恶人觊觎,除了修建寨墙,还要每户抽丁,训练民壮,以保卫庄子!虽然家里又部曲,庄子里也要有自己的护卫力量,可以依托庄墙防范敌人,这事要马上提上日程!”

刘平到盐场做了主管,刘成之接过了芜湖部曲的指挥权。但是组织训练民壮就没人负责了。前年一起到淮北的那几个老兵里面,有一个叫刘永的,颇为精干,刘牢之准备让他负责四个农庄的民兵训练和管理。芜湖农庄的规模已经足够大了,再开发下去,现有的人口照料起来就很困难了。

“去年秋收,粮食亩产怎么样?”刘牢之又问道。

“小郎君,咱们现在亩产高了不少,原先不过亩产三石,现在因为大量使用草木灰、粪肥和豆粕,平均亩产能达到四石到四石半了。”赵艾喜气洋洋地道。

亩产两百来市斤也值得高兴成这样?刘牢之看着这群可怜的人,这亩产量比建国后的农村亩产都低很多,更惶论大量使用化肥之后的了。看来要把育种的工作提到日程上来了。

于是刘牢之就对赵艾道:“干得很好!从今年夏收开始,要专门留种,你通知刘主管和各庄的管事,从庄子里找几个有经验的老农,从所有的麦田之中,找到穗大粒满的,单独找一块地来种,多用水肥,精心照料,看看这块地明年的产量有多少;注意了,明年这块地留种,还是从这块地里面找出最穗大粒满的,后年继续试种,知道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九章 产业剪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