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明风八万里>第三十四章 留守

大清朝的立国根本就是军事上战无不胜,博洛所部清军如果遇到大麻烦,那代表着大清朝也会遇到大麻烦!

虽然多铎只是说“博洛贝勒一时不慎导致八旗战士折损数百人”,但是多尔衮很清楚博洛所部四万大军,如果只折损几百名八旗将士是绝不会向多铎求援,多铎也绝不会郑重其事地派使者亲自禀报这件事,恐怕博洛所部的实际损失要大得多,甚至可能达到近万人的规模。

虽然多尔衮实际还是低估了博洛遭受的损失,但是他第一时间认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而多铎派来的使者也是非常郑重地跪在下面说道:“豫王已经亲领大军驰援杭州,但是这样一来南京附近就无兵可用,所以想请摄政王尽早派兵增援!”

虽然多铎派来的使者说得非常含蕴,但是多尔衮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博洛到底损失了几万人,以至让豫王倾巢而出,区区一个越国公刘永锡有这么可怕吗?还是多铎他觉得我远在北京容易糊弄!”

多尔衮话里隐隐带着杀机,让多铎派来救援的使者直接跪在地上:“禀报摄政王,博洛贝勒在钱江南北虽然折损了上万将士,但是这都是因为金华贼太阴险,并不是博洛贝勒的责任!”

多尔衮原本已经对博洛所部的损失估计得很严重,怀疑博洛所部的总损失接近万人,但是他真没想到钱江南北两次战役博洛竟然损失了上万将士,虽然这其中损失的主力肯定是各路新附军,但是八旗将士与外藩蒙古兵的实际损失也肯定非常惊人,所以多铎才会亲领大军驰援杭州。

这是入关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损失,即使是让多尔衮改变战略决策的怀庆之役,大清兵的损失加在一起也不到两千人,而一片石、潼关这些战略决战的损失也不过是几千人而已,可是一个横空出世的越国公刘永锡却让大清蒙受如此重大的损失,甚至让多铎大军倾巢而出。

要知道就在两三个月之前,多铎轻轻松松地就灭掉了弘光朝还收降了二十万降军,而现在多铎为了对付越国公刘永锡,不但要亲率大军驰援博洛,甚至还要向自己这位北京城里的摄政王求援,这让多尔衮充分认识到江南的局面有多恶劣:“我知道不是博洛贝勒的责任,但这件事难道是我的责任吗?”

虽然多铎派来求援的这位使者觉得就是多尔衮的责任,如果没有朝廷的剃发令,局面决不会这么恶劣,但是他哪敢当面顶撞摄政王:“朝廷的处置是不会错的,豫王是实在没想到金华贼会如此阴险狠毒,一时无备导致博洛贝勒吃了大亏,朝廷怎么处置他都认了,只求朝廷尽快发兵支援江南!”

按照多尔衮原先的计划,南征大军除留下少数兵马驻防之外,主力要返回北方,他甚至已经准备好了一支换防的兵马,但是形势既然如此剧变,他只能改变原先的计划,把这支换防的兵马作为援军投入到江南战场。

但是在做出增援的决定之前,多尔衮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询问来求援的使者:“这件事豫王通知了英王?有没有向英王求援!”

在驰援江南这件事上,阿济格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只要他能及时入浙就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但这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多铎派来求援的使者给出了一个非常含糊的答案:“豫王已经第一时间通知英王,但国家用兵方略不敢擅专,请摄政王早发大兵南援!”

多尔衮已经明白多铎仅仅是“通知”了英王阿济格,而且对于实际情况必然是缩水再缩水,所以才会派使者来向自己请援,不然阿济格十几万大军大举入浙,就是十个越国公刘永锡也招架不住了。

多铎与阿济格都是自己的同母兄弟,入关以后多尔衮也是让自己这两个兄弟充当起两个野战集团的统帅,但是兄弟三人之间的猜忌居然到这等地步,多尔衮都不由长叹一声:“我会让英王阿济格尽早入浙,不过江南的局面既然凶险到这等地步,看起来是继续派大兵南征!”

如果多铎这次南征一无所获,多尔衮自然不会追加赌注,可是多铎与阿济格南征的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所以多尔衮才会下定决心追加赌注,甚至准备把全部赌注押上去搏一把。

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南征援军的统帅,原本是准备用几千八旗兵换防,但是现在这种形势几千八旗军或许不足以挽回局面,因此他第一时间想到最合适的人选:“看来是要把豪格放出去!”

皇太极的这位长子豪格是一个敏感人物,特别是顺治皇帝即位之后他这位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就变得更加敏感起来,去年冬天豪格甚至只能去扫灭一群不起眼的土寇,而现在多尔衮终于决定把豪格这只猛虎放出去。

多铎、阿济格加上豪格三路几十万大军,别说是一个越国公刘永锡,就是十个越国公刘永锡都照样收拾了!

现在多尔衮信心满满。

金华城。

虽然张皇后已经离开了这座城市御驾亲征,但是现在金华城仍然留有监国公主与阁臣朱大典为首的金华留守司,而且前线的大部分供应都交由了金华留守司负责。

现在杭州、湖州与嘉兴六七万大军所需要的大部分物资给养都由朱大典这位阁臣来负责,大家都担心过去朱大典在捞钱方面是顶级专家,这一回他如果放开手脚大捞特捞,恐怕前线的几万将士就会出大问题。

但是事实证明朱大典在这方面确实称得上一位能员,虽然大家


状态提示:第三十四章 留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