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问了很多细节,得知“天方国度”还有野人存在,杨云所建的营地里有大批人正在修建炼丹炉后,脸色非常古怪。
“你可知……那个地方在何处?”
这是高力士怎么都想不明白的事情。
公孙感一脸无奈地道:“我们本来在洛阳城内,可一转眼,就到了异域……”
“没用的东西,让你去查探,就得出这结果?那回头让你们去找,可还能找到地方?”高力士一阵羞恼,现在他拿这些证据去找李隆基告状,完全是口说无凭。
公孙感摇了摇头,神色间有些尴尬。
回来时他已经问过光宣,光宣回答说全无头绪,他也不知道杨云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言语中对杨云充满了崇拜。
高力士叹道:“这小子可真有能耐,能在洛阳天子脚下凭空创造一个天方国度来,莫不是在地底?又或者是用了何等障眼法……不行,不行,身边居然藏着个如此诡异的地方,咱家得赶紧去面圣,不能让这小子继续为非作歹!”
高力士去见李隆基时,李隆基刚刚起床,拿着一本道经煞有介事地看着。
最近李隆基不问朝事,甚至连大臣都不接见,直接做了个躲在皇宫里蒙蔽视听的昏君,朝中大小事项全都委托给高力士,满脑子全都是杨玉环。
“陛下,老臣从外间得知一个消息……有关国舅杨云。”高力士跟李隆基通报时,小心翼翼说话,生怕哪句不合适惹恼了李隆基。
最近李隆基情绪有些反常,暴躁易怒,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可能是跟杨玉环的关系进展缓慢有关。
李隆基追求的是跟杨玉环长相厮守,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杨玉环吊胃口,需要的时候叫他去,不需要时连见一面都很困难。
李隆基神色淡漠地问道:“国舅杨云?不就是国师吗?他有何事?”
高力士声音平缓,一字一字地道:“国师之前说炼丹,全然不见动静,谁知却是在洛阳城里弄了个所谓的天方国度,那里气候跟大唐迥异,日夜颠倒,老奴派人去查看过,已有数百名工匠和壮丁为他做事……”
高力士深谙朝廷规矩,并不是跟李隆基告状,而是以汇报小道消息的方式,把杨云的秘密,以第三者不相干之人的口吻说出,并没有参杂任何主观意见,不说杨云要造反,只是字里行间表现出这层意思。
“国师弄了几百人,去了个跟大唐日夜颠倒的地方?位置还在洛阳城里……你确定不是说胡话?”
李隆基听了汇报,满脸都是不敢置信之色,这明显违背常理。
高力士笃定地道:“的确如此,听说那些工匠和力夫都是京师商贾人家帮他找来的,带过去后,也不知捣鼓些什么,建立了一座大型城寨,听说还抓了些野人为他所用,这些野人都未开化灵智,若一步步被训练出来的话,或许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有关杨云在营地里铸造炼丹炉之事,高力士只字不提,只说杨云带了一群人去了个神秘地方建立势力,选择性地进行叙述,可能是觉得这剂猛药还不够,又揣测杨云有不轨之心。
李隆基道:“他一个道士,找人去应该是为了炼丹吧。”
高力士凑过去,低声道:“陛下,若只是炼丹的话,何须几百人?听说还在打造一些金属……再加上抓的蛮民,这事情很不寻常啊。”
“哦?”
到此时,李隆基第一次正视高力士,不过是斜着眼睛看。
做皇帝的,对于自己座下的龙椅最为敏感,他明白了高力士的意思,怀疑杨云有不轨之心,虽说有诬告的成分在内,但李隆基不会介意,下面人有不寻常的举动,高力士告诉他,其实是忠心的一种体现,当皇帝的对臣民的防备比高力士这种阉货深多了。
高力士继续推波助澜:“老臣还查知,之前这位国师,弄了一批生铁回去,都是从洛阳周边搜刮的,后来这些生铁不知去向,是否有可能被他用在了什么不可告人的地方?”
“而且方外之地不服王化,若是陛下不派兵前去管束,就算这位国师对大唐忠诚,可蛮民占了上风,胁迫国师把这些人带到大唐,而且直接出现在洛阳城里,那时……”
高力士政治嗅觉果然敏锐,经他这一说,李隆基马上感觉到危机。
如高力士所言,李隆基担心的并不是杨云在方外之地做什么,而是怕方外之地的人威胁到他的安全,而恰恰这个通道口就在洛阳城里。
也就是说,大唐之地的民众可以从洛阳去方外之地,而方外之地的人也可以直接到洛阳,洛阳城防再严都不管用,如此李隆基怎能放心?
李隆基站起来,一脸严肃之色:“听力士你之意,是让朕打消请国师炼丹的念头,让他专心朝事?”
“这个……老臣认为,要炼丹也未必需要到方外之地,而且国师有通天的本事,就怕他以后还会做出更多违背陛下您意思的举动……”
这下高力士底气足了,主观的话也开始出口,觉得李隆基现在应该是对杨云充满了怀疑。
可李隆基却摆摆手,道:“不至于,不至于……他只是个道士,手里无一兵一卒,你是觉得他会背叛大唐,威胁大唐的江山社稷吗?”
“这……”
高力士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
李隆基再道:“既然你对他有所怀疑,那朕就把他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