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最后面的孟建,凉州刺史,征东将军,这两个官职真心不算低了吧,甚至可以说在那个时代也算得上是顶尖儿的人物了。
咱们先说孟建和温恢的区别,张既死亡的时间,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应该是在黄初四年的初期,那时候也就是曹丕在宛城的时候,这个时候张既死在了凉州,然后朝廷做出任命更改,将魏郡太守温恢送到了凉州当刺史,同时领护羌校尉。
之后温恢在赴任途中死在了路上,这个时间应该是曹丕回到洛阳的前后,再之后,曹丕下令将孟建换成了凉州刺史。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从凉州到洛阳,从洛阳到魏郡,再加上从魏郡到汝南,这中间的过程需要很多的时间,最起码需要大半年的时间才够,这还是讲很多过程都省略的情况下。
所以说,作者才会这般的确定,张既是在黄初四年初期间去世的,同时也能够看出温恢和孟建的区别了。
温恢,给他职位的应该是留守洛阳的陈群和司马懿等人,不要怀疑,当初的世家和陈群等人他们真的有这个能力和权力!
凉州刺史之外,还有护羌校尉一职,这里再次普及一下,护字打头的校尉不是校尉,这玩意相当于战区临时司令,看看田豫一个护乌桓校尉,曹丕时期压的王雄这个幽州刺史一点脾气都没有。
加上一个持节,脸并州的兵马都是他的,一个人扛了整个北疆,堪称位高权重,而这里面最重要的官职就是护乌桓校尉!
所以说,在凉州的护羌校尉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有军权,凉州若是没有军权,那和扯淡没有任何的区别。
但是温恢死了之后,曹丕紧急将任命改成了孟建,这个时候是让孟建这个寒门出身的家伙,直接接受了凉州刺史,有没有护羌校尉,暂时并不知道,史书上没有记载。
但是他记载了另外一见识,孟建在凉州做的相当不错,卓有功劳,所以在数年之后,也就是曹叡时期他升官了,在凉州刺史的基础上,加上了征东将军!
这个时候可以确定了,他没有了护羌校尉的职责,同时也代表着,孟建在曹丕死后就被夺下了权利!
不要看征东将军比之护羌校尉不知道高了多少,这个玩意他不是这么算的,护羌校尉虽然只是一个临时战区司令,征东将军相当于正规的战区司令首长,但是他这个征东将军可是在凉州啊!
孟建这一辈子都没有和江东的人交过手,在太和年间,司马懿和诸葛亮在祁山交手,诸葛亮给了司马懿一封书信,希望他麾下的杜袭能够替他像自己的好友孟建打声招呼。
这个时候杜袭已经是大将军军师了,虽然这个大将军军师说的是曹真,但是在司马懿交手的时候,杜袭也是负责留守后方雍凉,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孟建还是凉州刺史!
这个时候应该是太和五年左右,司马懿接任了病逝的曹真担任雍凉大都督,同时任命杜袭为他的军师,这个时候杜袭应该就是在雍凉的,然后让杜袭问候孟建,说明孟建还活着,还是凉州刺史!
而这个时候,司马懿等世家之人都已经占据了权利的中枢,这个时候孟建被夺走了军权,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说明他被世家摒除在外了。
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说上两句了,这个世家之中有多么不要脸,在史书上实在是过分了,太过分了那种。
温恢活到了四十五岁,这一辈子也是止步于刺史,扬州和凉州两个,其中凉州还压根就没有到地方就结束了。
但是最后他不但入了三国志,还被陈寿和扬州刺史刘馥、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五个人并做了同一个列传。
反倒是他的继任者,那是一丁点都没有记载,孟建唯一的记载,最后还是作者从《魏略》里面找到的。
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后公威思乡里,欲北归,亮谓之曰:“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
《魏略》记载孟建还是因为他哥们诸葛亮听惦记他的,凉州也不是什么小州郡,哪里能够这么简简单单的过去了。
身为曹魏的凉州刺史,就算是陈寿的名额有限,可是连鲍勋那种喷子玩意都有各种交代,反倒是想孟建这种寒门根本就没有东西。
同样的,和孟建一样是诸葛亮的朋友还有一个家伙叫做石韬,在三国志里面,那也是完全没有东西,只有《魏略》的那一句,将他写进去了。
石韬最后官职达到了郡守、典农校尉这种地步,而和他相差不多,但是不如孟建的另外一个朋友,崔州平就不同了。
崔州平最后的位置是西河太守,但是他因为是崔烈的儿子,在加上还是崔仁师的先祖,他的记载那是相当的多。
《三国志·武帝曹操纪》引《傅子》:汉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是以袁绍、崔钧之徒,虽为将帅,皆著缣巾。
《三国志·诸葛亮传》: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在《三国志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