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李满囤从长辈口中听多了水荒那年一路缺衣少食地悲惨过去,知道当时有一部分人为了一口吃的,就卖儿卖女,甚至自卖自身。据说,现他们住的这一片地,从大刘村起,往北,经西陈村,再过他们高庄村,秀水村,高桥村,一直到邻县,有大小十来个庄子,而庄子里的庄仆都是那拨卖身人的后代。似他们高庄村,据说原来就是一个高姓地主家的庄子。只是后来高地主家坏了事,全家被杀,连带这地被充了公,然后用以安置当年水荒的流民,方才有了现在的高庄村。少时听故事,总以为里面的缺衣少食是人间至惨,而随着年岁渐长,李满囤方知道,天下无事能比过庄仆世代为奴的绝望。李满囤不欲红枣小小年纪,便知这人间至苦,故含糊其辞。幸而红枣没纠结此事。走了不到一里地的样子,然后又走过了一段丘陵,李满囤放说:“这才是西陈村。”西陈村的外面同高庄村似乎没差,村口也有个不大的码头。过了西陈村,便就是大刘村。大刘村的码头,不是一般的大,停泊的船只也特别多。无数的挑夫似蚁群的工蚁一样,排着队在船上和码头上穿梭忙碌。码头外载货的手推板车也排成两队,一队进,一队出,秩序颇为井然。进城的路自大刘村便转了弯––大刘村村中的大路直通县城的北城门。穿村而过,红枣注意到路两边的住户差不多都在家门口打了棚子,摆了茶水摊,使家里的孩子或者妇人老人看着。间或地,还有几家其他棚子,出售黄沙、砖瓦、木柴之类。红看到这些,禁不住问道:“爹,咱家建房,黄沙砖瓦是不是都这村买的”李满囤闻言摇头:“不是。这里的砖瓦都是卖给城里人。价钱贵。”“我们家用的砖瓦都是直接去砖窑订的。”没想到自家盖房的砖瓦竟然是一手货源,红枣想,他爹真不是一般的会省钱。显然地,大刘村比高庄村富裕多了。大刘村的村户几乎家家都是砖瓦房不说,就连看茶水的老妇孩童身上,或项圈挂锁,或簪子手镯,总之,都有银饰,甚至,偶尔还有两个,带着足金耳环。果然,红枣想,还是要想富,先修路。这大刘村村人的穿戴比城里,也不差什么了。难怪于氏要把小姑李杏花嫁到大刘村,这大刘村的日子确实比高庄村强。红枣没问她爹李满囤小姑家在哪儿,李满囤虽然知道但也没提,他父女两个都和李杏花不相熟。不过,城里,到底还是不一样的。一进城,红枣便即就感到道路为之一变––一路行来的土路,瞬间变成了青砖石板路。路的中间铺着石板,两边铺着青砖,竟是一点黄泥不见。回首看看身后的城墙,红枣便觉这城墙就好似一道分水岭,把城里和城外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雉水城方圆不过三里,东西,南北两个城门的连线便是东、西和南、北四条大街。四条大街的相交处便是县衙。县衙的南边有孔庙和县学,东边有城隍庙。县城的主要店铺和大户人家便即就集中在这四条大街上。其他人家则分散在四条大街连接的小巷之中。县城里的店铺,李满囤先前常买的只是一个杂货铺,就在北大街上。县里其他街也有杂货铺,但都不及北大街这家,东西多,品种全。或许,李满囤想,这就是近着码头的好处吧。北大街虽然背靠码头,交通方便,但因来往的都是脚力挑夫,街上的店铺都是大碗茶、玉米饼、猪头肉这类的平民吃食,住户也都是普通百姓。所以,这雉水城里最繁华的街却不是北大街,而是东大街,城隍庙所在的街。每月初一、十五,不说城里人,就是四乡八村,也都有人来烧香。若待遇到一个佛诞法事,那更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因为靠近城隍庙,东大街的店铺主要做的是打卦、算命、香烛、纸钱、寿衣、画遗像、花圈、棺材之类的神佛生意,连带的,馆子也只两三家,都只做素食生意。与东大街相对的西大街,做的则是城里的富人生意。街上客栈、酒楼、银楼、首饰店,布铺、医馆、点心铺,应有尽有,顾客也多是车轿里下来的富贵人。南大街因挨着孔庙,街边的店铺,除了近县衙孔庙处有几家客栈和一家酒楼外,便即就只有一家书店和一家纸品店。可谓是极为冷清。横竖是闲逛,李满囤进城后,背着红枣很快地就将四条大街走了个来回。逛完一圈的红枣搁心里合计了番,决定给他爹安利进城住的好处。“爹,”趴在李满囤的背后,红枣贴着她爹的耳朵问:“咱家那么多钱,您打算怎么花啊”“哦”李满囤来了兴趣,禁不住反问道:“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个”“红枣,你可是有想买的东西了”她爹不傻嘛红枣眨眨眼,对她爹直言:“爹,咱在城里买个宅子吧”李满囤闻言一愣,转即便以为是王氏不小心露了口风,也不以为意。笑答道:“好啊,咱们就买个宅子。”“哈,”红枣开心的笑了“爹还能更好。”“爹,今儿先带你买套新衣裳。”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背景铺垫一下李乡下人红枣第二次进城了明天继续买
状态提示:第28章 雉水这个城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