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魏汉华夫人传>第117章 人证物证(3)

见到这个信封,众人的脸色是缤纷五彩。

崔如平双眼微眯,脸色铁青,脖子上似是有青筋隐隐浮起,显示着他正在压制自己的怒气。

崔十一郎则是幸灾乐祸的样子,眼神却时不时飘向朱颜休息的内室,双眼也在滴溜溜地乱转。

苓嬷嬷则是有点吃惊,快速地扫过了跪在地上的令谨,见她脸色正常,这才又放下心来。

崔如平抓过信封,扔在令谨的额头上,因隔得近了,依稀可以听见啪的一声。

信封打到令谨的额头上,打出一点红印子,接着又弹开,掉在了地上。

“不知廉耻,不知廉耻”崔如平扔完了之后,还是瞪着双眼,一脸愤怒。

难不成是十娘把十二娘带坏了?崔如平在心里同时也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没有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完全相信了令谨和人私相授受的事儿。

尽管这期间,诸多疑点,他也都尽数忽略。

“幸亏发现的早,要不然十二娘也跟着人跑了,那三伯父您治家不严的名声,可就传出去了。”崔十一郎隐隐提高了些声音。

也不知道里面的朱颜听不听得见,崔十一郎心里恶毒地想着,最好听得见,气的流产了才好。这么一个无用的主母,最好早点死了才好。

这时,却看见令谨在众人的注视下,顶着红了的额头,不慌不忙地拆开信封,抖了又抖,自顾自地站了起来,递到崔如平面前道“阿耶,您仔细看看?”

崔如平下意识一瞧,这纸张雪白,什么也没有,不由地怔在一旁。

“不知道阿耶为何对这么一张纸,对女儿大发雷霆?”令谨说完,又转身对着旁边被这变故惊到的崔十一郎道“十一郎要不要也看看?”

令谨揉了揉自己的额头又道“女儿最近,听说了一则民间的小趣事,说是将白纸封于信封之中,放在书桌的柜子里,放满七七四十九天,便能成功向文曲星许愿。”

令谨转过身来,用一双晶亮的眸子看着崔如平,明净清澈,并未再多说什么,让崔如平竟有一丝不自在感。

“你,你胡说!明明就有人看到了你在写信!”崔十一郎回过神来,咬牙切齿道。

他今日才不会放过她,冷笑道“你肯定是在什么时候让你屋中其他的丫鬟将这信换了出去。”

话音刚落,就听到苓嬷嬷咳了一声,肃声打断道“十一郎,慎言”

十一郎眯了眯双眼,顿了一顿,眼神轻轻往令谨身后一扫。

只听令谨身后有人扑通一声跪下道“小姐,的确和人私相授受。”

令谨缓缓转过头,面无表情地看着跪在地上的那个人,心里五味杂陈,她自认为自己是个好主子了,可难道是自己对她们都太好了吗?

为什么她们都要背叛自己呢?

跪在地上的那个人,头上的掐丝银头簪是那么的熟悉。

令谨看着阿巧低着头的样子,忽然轻笑了起来,难道是因为心中一丝良心未曾泯灭,她才不敢抬头吗,为着背主而羞愧不安?

可接下来从阿巧口中吐出的话,却犹如一盆凉水将令谨泼醒“我可以作证,小姐平日便品行不端,多有与外男相会。”

“小姐卧房里收的有一盏狐狸样式的灯盏,便是私下收到的。”

崔如平听到这里,脸上却没有刚才的愤怒之情,倒是多了份不知所措。

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去搜便是个乌龙,这第二次,便自然而然有些犹疑。

可阿巧毕竟是自己女儿的贴身丫鬟,若是没有这等事,阿巧为何要编造出这些东西?

崔如平自然而然将求助的目光移向了苓嫲嫲。

后宅之事,苓嫲嫲自然比他有经验,再加上苓嫲嫲是小郭氏派来的人,自然不存在偏向哪一方。

苓嬷嬷转向令谨,脸上露出点难得的笑意道“十二娘,你可愿让老奴的人进去您的院子里看看?”

苓嬷嬷早就看出来了,今儿个是十一郎在挑事,一个小郎君张牙舞爪地搅合进内宅之事,本来就是犯了世家里的忌讳,心中自然带了些不喜,而十二娘举止大方,不急不躁,倒是让她大开眼界。

令谨福了个礼,再站直了身体,环顾四周,朗声道“三人成虎,积毁成山。十二娘愿意让嫲嫲进去,为十二娘正名。”

此刻的令谨,掷地有声,姿态挺拔。

在不知不觉当中,她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十二娘,现在的崔十二娘,就连为自己辩解的姿态,也宛若最璀璨的玛瑙宝石,让人目不转睛,有种美似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

正应了那句话,美人在骨不在皮。

美人骨,世間罕見。有骨者,而未有皮,有皮者,而未有骨。

而世人大多眼皮淺顯,只見皮相,未見骨相。

“好!”苓嬷嬷一口应下,又点了两个嫲嫲去令谨的院子里。

厅中陷入了一阵奇妙的静默,相比起有些紧张的崔如平和十一郎,令谨却显得有些轻松,她甚至带了趣味望向窗外。

时间点点消逝,天边的夕阳临坠,留最后一抹艳色在苦苦挣扎,仿佛只消一眨眼就会坠入黑暗,看似华丽灿烂,却有着入骨的迷离寂寞。

高城满夕阳,何事欲沾裳。

终于等到了嫲嫲们回来,身后还跟了个丫鬟。

见到那个丫鬟的那一刻,令谨终于展开了点笑意,她双眸轻轻扫过跪在地上的阿巧和一旁的崔十一郎,这戏可不是要唱对台戏才好看。


状态提示:第117章 人证物证(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