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拔苞谷秧喽!”
家里大人整日的唉声叹气的说着苞谷不好,爹也答应拔苞谷秧种好吃的地瓜,小丫跟在她爹身后乐的拍着小手吆喝。
崔华锦想起他们净顾着地瓜,把荞麦的事给忘了,忙把草帽戴上,也朝田里跑去。
陶家苞谷和豆秧田当间,陶家人都拿着手里的蒸地瓜在发愣。
老爹犹豫不决,让陶二郎急的快红了眼,“爹,大哥,你就听我的,快把这些玩艺给拔了,种上地瓜,这好歹咱秋后也能有些东西填填肚子!”
崔华锦跑的气都不够用了,她捂着怦怦乱跳的胸口,“二郎哥,我刚才来的急,忘了和你说,我们来还送了荞麦,让你们种,这荞麦仨月就能收割,一亩田也能收三四百斤,这会种也是好时节呢!”
“哪里有不过百日的粮食,小锦儿,你别哄我们了,这地瓜就很好。”小杨氏冲崔华锦笑着。
气还没喘匀,崔华锦焦急的说着,“真的,今儿送你们的一大袋子荞麦,就是我家二月种的,五月初就从山上收回家,如今我们村都把苞谷和豆秧都拔了换成荞麦。”
听到崔华锦的话,想着亲家刘氏总不会坑自家,陶三根做了决定,冲俩儿子喊着,“大郎、二郎,把苞谷和豆子秧苗都拔了,咱就种这地瓜和荞麦!”
地瓜秧他们不会种,趁锦儿在,他们还能跟着学学,陶二郎欢喜的说着,“好,我这就回家把犁拿过来,先把豆秧子犁掉,今儿后晌先栽种地瓜!”
王大头和陶二郎赶着牛车很快就把犁从家里拉到田里。
陶二郎在前面犁着豆秧,陶大郎和他爹在后面用耙子扒拉着犁掉的豆秧,并平整着田土。
几个孙女快速的捡着他们搂出的豆秧。
王大头直接用锄头挖坑,俩儿媳妇和陶依芳她们仨在后面栽秧苗盖土。
这么多的人,就连崔华锦和小丫都闲着,用葫芦瓢给放了秧苗的坑里浇水。
看着栽地瓜也不比种苞谷费力,产量还那么高,陶家人都干劲十足。
一个多时辰,他们带过来的秧苗栽了快一亩。
崔华锦看着陶家男人们都去割苞谷秧,和小杨氏说着地瓜秧苗栽种好的后期养护,最后又多说了句,“二嫂子,你家若还想栽地瓜,今儿就搭我家牛车回去,再去掐些地瓜秧回来。”
“嗯,我待会就和爹说说。”
自家也没多少田,能种高产的地瓜肯定是好事,小杨氏痛快的应下。
贵客也在自家田里忙活,陶三根老早就把闺女和大儿媳打发回去做饭。
看着日头落下,崔家丫头也要回家,今儿田里换了新作物,他心里痛快,就吩咐收工回家。
晚上饭桌上做的大盆兔肉和鸡蛋都是崔家的,陶方氏咬牙把家里下蛋的老母鸡给宰了一只。
崔华锦想到秧苗能吃,在田里就留下一把,回来指挥着陶大嫂烧成了菜。
看着能种好大一片的地瓜变成了一盘菜,小杨氏心疼的不行,可又不好意思说。
晚饭丰盛,陶家人和崔华锦他们都吃的尽兴。
特别是那盘绿油油的炒地瓜秧,大伙都说好吃。
小杨氏说起去崔家再拿些地瓜秧的事,陶三根想起几个老兄弟都对自家不错,就寻思着多拿些回来,让他们几家也能栽种些。
他犹豫着开口询问崔华锦家田里的秧苗多不多。
王大头哈哈笑着,“陶大伯,我们山上种了七八亩的地瓜,秧苗自然多了,用地瓜秧还养了十来只兔子呢。”
刚才吃的炒地瓜秧,滑溜又爽口,小杨氏眼神亮着,惊喜的喊着,“哎呀,真的那么多,那咱多摘回来些,还能做几次菜吃呢!”
陶二郎瞪着媳妇,“那么金贵的东西,败家婆娘,你就惦记着吃,有多的秧苗给咱村里要好的栽种不是天大的好事!”
儿子这话让陶三根心里好受一些,把吸了几口的烟袋放下,“好了,时辰也不早了,锦儿再不回家,亲家奶奶心里准该惦记着,我和二郎也跟着去一趟!”
早听小姑姑说她家里养有好看的鸟,刚才又听到山上养的还有兔子,小丫就朝爷爷扑了过去,搂抱着爷爷的腿,撒着娇,“爷爷,小丫也想去小姑姑家,让小丫去吧。”
自己也想去,又怕公爹不答应,在家里人面前丢了脸面,听到闺女缠着公爹,小杨氏黑了脸,“臭丫头,黑更半夜的你去做啥?”
“娘,呜呜……”
小杨氏突然吼出来的大嗓门把小丫给吓哭了。
小丫头在家里被人宠惯了,她一哭,陶三根心也软,把孙女抱了起来,“小丫不哭,爷爷带你去。”
小孙女在怀里抽噎着,他又冲儿媳呵斥着,“二郎媳妇,你有力气都用在田里,冲孩子吼个啥,有我和二郎在,还能把小丫给弄丢了不成!”
又受了公爹的责骂,小杨氏委屈的辩解着,“爹,我也没说啥啊,这丫头都被你们给惯坏了。”
陶二郎看爹的脸又被媳妇的话给气的发了黑,忙拉着媳妇,“好了,你就闭嘴吧,咱爹说的没错,咱家可不重男轻女,小丫也是咱家的宝。”
崔华锦看着心愿达成从陶三根怀里下来的小丫,笑嘻嘻的拉着她的手,“小丫想去小姑姑家,真好,去了可要多玩几日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