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大宋枭途>第二十八章 金吾军

阳武县,城门处。

四杆大旗迎风飘展。

其中一杆上书“参军报国”,一杆上书“无限光荣”,一杆黑底大旗上书“金吾军”,最后一杆黑底大旗上则画着一只红日,红日中间有一只睥睨天下的三足金乌。

在这四杆大旗的正下方,坐着一人——一个穿着禁军标准样式军装的少年将军。

此人无疑就是蔡仍了。

那日,蔡攸答应让蔡仍统建一营人马,并将蔡仍推荐给了高俅之后,蔡仍当日就去高俅家里拜访。

在明代小说《水浒传》中,高俅被塑造成第一奸臣,说他,地痞出身,因为踢得一脚高球,而被赵佶所喜,进而飞黄腾达。

这其实也并不完全是冤枉高俅,不过却有点小看了高俅。

高俅是不是泼皮出身,史上没有记载,但他的确是苏轼的“小史”(也就是小秘书一类的角色),后来又去赵佶的姑父王诜(即小王都太尉)家当小厮,再后来因为踢得一脚好球而被赵佶所喜,然后赵佶跟王诜要了高俅,高俅也幸运的搭上末班车的潜邸“旧臣”,一下子从一个闲散王爷的玩伴儿一跃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并且在官场中青云直上。

不过——

高俅的经历,可不仅仅只有这点。

先不说,高俅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功底,而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用“文武双全”来形容高俅也不算夸张。

就只说,北宋王朝有规定,“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换而言之就是,没有立过边功,是不能掌管中央禁军的,就可以看出,高俅的经历,其实没那么简单。

宋史《宋南渡十将传》卷一“刘錡传”中就有说:先是高俅尝为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刘)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竞以边功至殿帅。

这意思就是,当时赵佶想提拔高俅,可苦于高俅没有边功,于是赵佶就将高俅托付给了刘锜的父亲刘仲武,让高俅去给刘仲武担任监军,(两人在吐蕃赵怀德等叛宋的事变中指挥得当获得大胜而使赵怀德等复降,之后童贯和刘仲武在西边又取得了一次较大的胜利,他们成功地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收复了积石军,此战高俅也参与了),高俅以此二边功荣升到了太尉一职,坐稳了三衙,掌管数量庞大的中央禁军。

也正是因为如此,高俅跟刘仲武一家有深厚的交情,后来刘仲武死了以后,高俅保举刘锜为帅,使得中兴四将之一的刘锜走上了历史舞台。

除了与刘仲武家保持密切的关系外,高俅也对他原来的主人苏轼一家也颇为照顾,一些野史上记载他“不忘苏氏,每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

高俅不忘旧恩,使得高俅在朝中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当然,真正让高俅青云直上的还是,他乖巧善佞,对上司尤其是皇帝赵佶百般讨好——陪赵佶各种玩、各种疯就不说了,赵佶喜欢大兴土木,高俅就把几十万禁军全都变成匠人,为赵佶实现他的全部想法。

高俅规定:凡禁军士卒,必须无条件的为皇家的各种各样的建筑和园林出工、出力。

如果你不愿意出工,也可以,但得出钱雇佣工匠。

慢慢的,有钱的禁军士卒,就可以免于操练;没钱的禁军士卒,只能再找营生赚钱,也无法操练了;更多的士卒,则用操练的时间来学习匠人技术和为赵佶大兴土木。

于是军队“纪律废弛”、“军政不修”,成为“人不知兵,无一可用”的无用摆设。

以至后来当国家危急,面临虎狼之师金军的进攻,几十万的禁军,很快就瓦解了。

高俅除了会做人和讨好上级以外,还特别会搞面子工程,他主持的军队争标竞赛开始是“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争标之前,先是吹吹打打,后面的争标竞赛,也要搞出“旋罗”、“海眼”、“交头”等各种花样,颇为热闹。

这让赵佶对高俅大为满意。

高俅也步步高升,逐渐成了禁军系统名义上的老大(实际上,高俅并没有调动禁军的权力,调动禁军的权力还在枢密院),也成了蔡仍名义上的老大。

熟读历史的蔡仍,明白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历史是复杂的,政治高层的勾心斗角更复杂,要想在朝堂上站住脚,光凭借一身正气,你只能成为悲情英雄,绝对成不了事,想制住奸臣,你就要比奸臣还要奸才行。

套用现在,就是:虽然蔡仍背后有蔡家,可为了自己的前途,蔡仍还是一咬牙花了一万缗给高俅置办了礼物,并亲自带着礼物登门拜访。

其实——

拥有数十万免费劳力的高太尉,根本就不差蔡仍的这一万缗礼物。

可高俅喜欢蔡仍的态度和识时务。

因此,高俅亲自接见了蔡仍,并跟蔡仍谈了谈当初他与蔡卞的交情,还鼓励了蔡仍一番。

等次日一早蔡仍去白虎节堂报到,虽然高俅并没有亲自接见蔡仍,可高俅下面的小吏,非常痛快的就拿出了典册,让蔡仍自己选择番号。

等蔡仍从典册中选定了“金吾卫”这个番号之后,小吏又拿出一张简陋版的布防图让蔡仍自己选择驻地。

等蔡仍全盘考虑过后选定了挨着阳武县的驻地之后,小吏又领着蔡仍去选兵甲,并且非常热情的帮蔡


状态提示:第二十八章 金吾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