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356毫米双联装米加粒子主炮,成本是280毫米副炮的两倍以上。换句话说,一门双联装米加粒子主炮价格大概是八分之一条麦哲伦级。
不过新巡洋舰装备了12座新型3联装主炮,再加一座主炮的钱应该不要紧……吧。而且还要增加装甲,配置格纳库,新型的电子设备。
也就是说,新巡洋舰的单舰价格也许要超过麦哲伦的三倍了啊……
伊安这才发现也许新船有点贵。
“怎么了?”爱德华结束了手头上的工作。
“我感觉可能这艘船的价格有点超标。”伊安不管怎么算这艘船的价格都有点贵啊。
“这不是你该考虑的问题。”爱德华转向伊安。“控制成本是采购部门和生产工厂的工作。而且,你没发现,给你的命令书上没有预算要求吗?这艘船,很可能是没有预算上限的。而且以这艘船的性能,百分制百是舰队旗舰,给旗舰省经费完全没有必要。而且,田中中校,发明了能抵挡米加粒子光束的装置。两种!”
“哈?”伊安的目光瞬间锁定了研究室角落的那个东亚人。“田中中校!麻烦过来一下。额拖着椅子过来吧。”
4个人坐成一圈。
“田中中校,你做出来了能对抗光束的东西?”
“嗯,不单单是我,小林少校也找到了对抗光束的手段。”
“小林少校,过来过来。算了都过来呗,爱德华上校整合完了,大家过来各自说一下各自的成果。”伊安想了想把研究室的人都招呼了过来。
“田中中校先开始吧,他的发明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了。”爱德华把新巡洋舰的3d模型和图纸投影到了墙上。
“我通过一些私人关系找到了米诺夫斯基粒子飞行装置的资料。”田中中校把一部分技术资料放到了屏幕上“米诺夫斯基粒子飞行装置是在舰体下方构建ld,然后在舰体下方大量散步米诺夫斯基粒子,形成气垫效应来使舰体,米加粒子炮的收束装置都是使用ld的。当时我就想,既然米诺夫斯基粒子不能通过ld,而ld又可以收束米加粒子,那么,ld应该也可以阻挡米加粒子的。之后的实验成果,就是这个。”
田中中校指着遍布舰体各处的某个装置。“ld发生装置,现在由于输出范围不足,只能使用多个部位分别部署让立场包裹舰体的方式来使用。另外根据实验现在单个发生器能连续抵挡两次麦哲伦级的炮击,第三次就会过热失效。过热后需要15秒来强制散热。为了对应这种情况,我仿照烟雾弹和箔条的原理做了这个,光束扰乱幕。内部装填大量负级米诺夫斯基粒子,可以在30秒内抵消5次麦哲伦级的炮击。”
“……看来新巡洋舰的光束抗性会更高啊。”
“不止如此,瓦斯提主任。小林少校的发明也堪称跨时代。”
伊安看向小林·要少校,装甲材料专家,能被称之为跨时代发明,这人,发明了啥,难不成提前把高达尼姆合金γ搞出来了?
“请看这里。”小林少校放大了舰体装甲。“考虑到米加粒子炮的杀伤主要是动能和热能,我全新设计了叠层装甲。可以有效的抵御光束,在光束命中装甲后,通过装甲内的散热设备匀速分散热量到全舰。另外由于装甲采用多层堆叠的结构,内部有较多空间,对抗炮弹和爆炸的时候效果强于一般的复合装甲。”
“叠层装甲……竟然在这里出现了……”这句话伊安只能在心里想想。
“立大功了小林少校,田中中校,你们的发明恐怕要再次改变未来的战争方式了。爱德华上校,请继续吧。”
“动力系统没有太过出彩的地方,只是在麦哲伦级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反应堆在出力上预留了米诺夫斯基粒子飞行装置的空间。推力也足够把舰体推出大气层,不需要火箭助推器了。”负责动力系统的佩里中校直接开口了。“唯一不同的是,引擎其实是在舰体装甲之外的,也有足够强的装甲,在引擎受损可能爆炸的时候可以通过引爆爆炸螺栓分离,防止一个引擎爆炸炸毁战舰。”
“电子设备完全考虑了高浓度米诺夫斯基粒子环境下的运行,现在舰内使用的全部都是光路传导。不会出现被米诺夫斯基粒子干扰电信号的传输了。
现在姬中校正在开发给老式舰体换装的光缆,老式舰体并没有考虑到换装光路传导,开发还是有困难的。
另外,舰上搭载了全新设计的舰队激光通信系统,可以保证在高浓度米诺夫斯基粒子环境下通信不受干扰。”
“火力系统按照预定计划完成,12座3联装实弹、米加粒子两用主炮,12座激光对空炮,10座双联装4管80毫米加特林机关炮。3座64联装通用导弹发射器,8座大型反舰导弹发射器,另外我加装了8座反导用的激光炮。我认为战争初期吉翁很可能会使用核武器。”负责火力系统设计的本中校也标记了自己的工作。“迪金中校,诺兰中校和牛少校设计的新型主炮性能优秀,但是现在来看,使用实弹的时候炮管寿命不足。现在炮弹出膛速度达到了每秒1100米,全装药射击炮管100发后就会出现严重的精度问题,为了尽可能提高炮弹初速,牺牲了炮管寿命,没办法啊。”
“炮管寿命啊…